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在指导声乐班课程时,他会让大家先清唱一小段歌曲,然后根据大家的发声特色,分门别类去指导。“哪些人适合领唱,哪些人适合高音、中音准,他立马能听出来,徐老师还夸我

芜湖日报 2017-05-27 04:01 大字

(上接1版)李鹏程羞涩地说,徐老师说话的声音很好听,在指导声乐班课程时,他会让大家先清唱一小段歌曲,然后根据大家的发声特色,分门别类去指导。“哪些人适合领唱,哪些人适合高音、中音准,他立马能听出来,徐老师还夸我的声音好听,有识别度呢。”李鹏程说,最想感谢文化馆的老师们,他们的到来点亮了心中的音乐梦。

来自广东茂名的陈怡君是盲校中专班的学生。他说,自己热爱音乐,喜欢在舞台上的那种感觉,但苦于没有引导和方向感,一直很孤独苦闷。后来,市文化馆的老师们手把手教自己吹葫芦丝、弹贝斯。今后,他还想学习二胡、小提琴等更多乐器,把基础学扎实,一定会有更大的舞台。

如今,陈怡君和同学们在班主任周振中老师的带领下,组织起一支名叫“黑眼睛”的乐队,有键盘手、吉他、贝斯手、领唱,并在市级演出比赛中获奖。

老师的手指 就是我的眼睛

66岁的许强老师,不畏路途遥远,每次都按时来盲校为孩子们教授器乐知识。面对个头参差不齐、学习能力各不相同的孩子,他深感压力大、责任重,但从未退缩。结合多年丰富的葫芦丝教学经验,他从最基础的发音、指法练习开始,安排每位志愿者辅导2名学生,由他做主讲人,每次讲到器乐的发音部位时,老师们会不厌其烦地牵起孩子们的小手指,让他们触摸乐器上的部位,引导其摸索感受。

手风琴的键盘、葫芦丝的孔穴、二胡的管弦……老师们小班授课、因材施教,有的兴趣小组常年只有六七个人,课程依旧照开不误。教室里,同学们手搭着肩膀牵起“小火车”站在老师身边听课,时而露出甜甜的笑容,有的低年级学生会悄悄拉起老师的衣角,认真诉说起学习中的疑问。音乐使者们心里疼爱孩子,教学上却从未马虎含糊。每堂课,孩子们都要坐姿端正、腰背挺直,“吹奏时不能歪着嘴。”“音调不准要仔细听、认真校,琢磨下是哪个音阶出了问题。”……老师们打着节拍、躬身细语,此时的教室洋溢出一股温馨美好的音乐节气息。

据了解,文化馆的文化志愿者共有30人左右,平均年龄55岁,年龄最大的有70岁。他们热爱音乐,热心文化助残事业,面对很多音乐零基础的孩子,从未缺乏鼓励支持。“孩子们勤奋好学,在教学相长中,彼此已经结下深厚友谊。”老师们说,逢到星期四,一到教学楼门口,听到熟悉的声音,孩子们会兴奋地围过来欢呼:“文化馆的老师们来了!”有的老师因为生病没有来,孩子们会关切询问,还拿出自己做的小手工送给老师们,自己叠的千纸鹤、绢花、小摆件……让老师们感动不已。

近年来,从芜湖市盲人学校走出来的孩子董淑强、任强先后获得国家级葫芦丝赛事青少年组金奖、铜奖,“他们并不比视力正常的孩子差!”许强老师激动地说。

搭建合作平台 提供更多学习机会

草长莺飞,绿植当时。邻近盲校运动场地的一片果林显得格外郁郁葱葱,桃树、梨树、枣树、山楂树……迎风而立,挺拔苍翠,它们环绕在寓意共享、互助、和谐的“文化共享林”石碑四周,传达出来自社会各界文化志愿者的美好心声。

为了盲生终生幸福奠基,芜湖市盲人学校校长席蔚菁反复强调这样一句办学宗旨。她说,人类80%的信息源自于视觉获得,但对于多数处境艰难、被称为“残中之残”的盲人,获得外界信息的难度可想而知,由于闭塞的信息交流,他们往往产生自卑、孤独、抑郁等负面情绪。在她眼中,盲校的存在不仅是需要教授盲童良好的文化教育、职业技能,还应培养其独立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对此,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芜湖市盲人学校积极与市文化馆的文化志愿者团体搭平台、结对子,为盲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帮助他们拓宽兴趣面、知识面,为人生创造更多可能。

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施行。该法案的出台将为进一步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芜湖市盲人学校作为市文化馆建立的文化志愿者示范基地,与现如今强调的“强化对特殊群体文化权益保障”的大背景不谋而合。“我们的志愿服务是面向全社会的,文化阵地是多元的,这是社会公平正义和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应有之义。”

(转自5月26日《中国文化报》)

新闻推荐

潘朝晖现场检查环保工作时强调立行立改整章建制 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本报讯(记者赵云涛)5月26日,市委书记、市长潘朝晖赴芜湖市二水厂饮用水源保护区,检查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水环境问题整改落实情况。他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立行立改,整章建制,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市委秘书...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