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农 科技赋能 绿色发展 大浦:乡村振兴再出发

芜湖日报 2021-12-27 00:31 大字

□ 记者 韩万春 戴卿 付君兰

勇闯工商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空白区”、“整村推进”建成现代化新型农村社区——大浦新村、在全国率先探索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2009年被芜湖市确定为新农村建设试验区以来,大浦“摸着石头过河”,大胆尝试,冲破藩篱,创造了不少在“三农”领域开先河、可推广的创新成果,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大浦模式”。

如今,乡村振兴号角嘹亮。大浦试验区建设者鲁班集团正依托十多年来深耕农业积累的经验,在提档升级大浦试验区的同时,复制和推广“大浦模式”,迎风弄潮,打造乡村振兴的“大浦样本”。

从“土里刨食”到成为“上班族”

2007年,鲁班集团在南陵县许镇镇境内的205国道旁,做了一件在当时看来很大胆的举动,将11.52平方公里范围内的3个村1810户6900余人集中安置在现代化新型农民社区——大浦新村。

“整村推进模式在当年是全国第一家,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当时市里将大浦定位为试验区,以‘政府引导、企业运作、村企共建’的模式开展政策探索,产业推动。”安徽鲁班集团董事局主席汪锡文说。

大浦新村总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总投资3.2亿元,社区内水、电、气、网络、文化广场、污水生物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完备,村民服务中心、学校、幼儿园、农贸市场、卫生院、超市等一应俱全,实现了垃圾的无害化处理,让农民的人居环境有了质的提高。

仲冬时节的大浦新村宁静祥和,金黄的橘子挂在枝头。2009年第一批入住大浦新村的村民何小牛,是大浦“低拆低安”的见证者和受益者。当年,新房售价为每平方米500元,扣除拆迁补助,何小牛自付不足3万元就买下了这栋占地153平方米的二层联体排屋。何小牛告诉记者,村里的田地已基本流转给鲁班集团,大部分人包括他自己都成了大浦的“上班族”。

“鲁班集团还给我们买了养老保险,解决了后顾之忧。”已在大浦上班近11年的郑贤贵年轻时做的是瓦工,天南海北四处奔波。如今的他,每天通勤距离只有1公里,平时的主要工作就是给蝴蝶兰浇水、整苗、施肥等。随着技术的愈发娴熟,收入也水涨船高。“这日子过得就像这蝴蝶兰,越长越高,越来越美呢!”

在大浦试验区展厅,大浦新村新颜旧貌对比照片让人印象深刻。破旧低矮的房屋、逼仄的砂石路、弯腰挥锄的农民与整齐的联体排房、齐全的配套设施、定格的幸福笑靥形成强烈对比。“乡村振兴中,要将农民安置好,就要将他们的居住安排好、就业解决好、让土地产生的效益最大化,这也是我们‘大浦模式’的关键和基础。”汪锡文说。

从“靠天吃饭”到打造农业全产业链

大浦农业的发展一开始就不走寻常路,摈弃了量大链短的“大路货”,将目光瞄准高附加值高颜值的现代农业。

但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刚刚起步的本世纪初,尚有不少束缚需要打破。“我们利用大浦试验区的定位,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创新。有失败,也有一些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比如流转后保留农业生产用途的土地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硬化,设施农业大棚内用电可执行较便宜的农业生产用电价格等,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土地的集约化发展。”汪锡文坦言。

临近春节,蝴蝶兰苗进入销售旺季。在大浦的驯化中心门口,近500箱蝴蝶兰苗已整装待发,目的地是广州。“你看,它们都长得差不多,是因为运用了组培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利用细胞的全能特性,‘克隆’出一颗完整的植株。”

种苗公司负责人邱许凤指着纸箱内嫩绿的蝴蝶兰苗告诉记者,相较于自然繁育,不仅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保证,还能缩短生长周期,节省土地。“我们每年能工厂化生产2000多万株各类果蔬种苗,如果放在地里培育,那得多大的面积呀?”(下转3版)

新闻推荐

野猪将不再是“三有”动物? 移出“三有”名录不等于可滥捕滥杀

去年12月5日,芜湖神山公园曾因野猪出没而采取封园围捕行动。(资料图片)南陵丫山花海石林不但是个景区,也是中药材丹皮种植的...

南陵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陵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