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举措助力霸陵文物保护 让文化遗产惠及民生

三秦都市报 2021-12-17 01:51 大字

文保人员正在清理陶排水管表面附着泥土文保人员正在查验修复好的铜钱江村大墓外藏坑发掘现场陆续有群众来到考古现场

各类陶俑1000多件,金、银、铜、铁、陶质文物3000余件……自2017年以来,陕西考古工作者勘探发现了霸陵(江村大墓)的“石围界”、围合江村大墓与窦皇后陵的外陵园墙,以及建筑遗址、陶窑等,发掘了江村北陶窑遗址、江村大墓外藏坑、南陵外藏坑、栗家村汉墓等,出土大批文物,取得了丰硕成果。

那么,如何有效保护数量如此众多的出土文物?文物保护成果怎样惠及民生?带着诸多问题,12月16日,本报记者再次走进考古现场。

漆木器等文物打包提取到修复室保护

每一件从沉睡中醒来的文物都需要我们小心呵护,而在出土之后,很多文物还需要及时进行修复保护。12月16日15时许,记者在霸陵(江村大墓)考古发掘现场附近的白鹿原考古基地修复室看到,一名文保人员正在小心翼翼,一点一点地清理一件汉代陶排水管表面附着的泥土,另一名文保人员坐在电脑前,整理并录入文物信息。

“我们发掘出土的文物,按照流程要及时送到白鹿原考古基地,在修复室里面进行修复保护。”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汉陵考古队副队长曹龙告诉记者,目前发现的11座外藏坑里面,包括霸陵(江村大墓)东北角3座,西南角5座,还有薄太后南陵3座,出土了金、银、铜、铁、陶质文物数千件,其中有好多有机质文物遗迹,比如说南陵二号外藏坑里面木制的车,还有一些漆木器,虽然已经朽了,但彩绘还在,对于这些有机质文物,如果遗迹保存比较好的话,文保人员一般会整体打包至实验室,进行室内清理、修复加固及科技保护。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20年7月9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陕西白鹿仓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白鹿原文物保护工作平台联合共建协议,由该公司全资筹建工作平台,用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该区域的文物保护工作。目前,该平台——白鹿原考古基地已建成投入使用,使得汉陵考古队的办公环境、文物存放、资料整理及学术交流等各方面都有了极大提升。

高科技设备24小时守护帝陵

“保护文物安全,人人有责……”12月16日12时许,记者在窦皇后陵沿线的乡村道路上看到,两名文保人员骑着电动车来回巡查,车子上安装的小喇叭重复播放着文物保护宣传录音。

“除了加强人防,近年来,西汉帝陵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也全面实施,在装备了高科技的技防设备后,田野文物保护做到了技防、物防和人防相结合。”曹龙说,安全技术防范系统除包括360度旋转摄像头、红外线摄像头和热成像摄像头,还有地波探测报警装置等高科技,通过这些高科技设备可以清楚监测夜间陵区内及周边情况,夜间进入陵区内物体超过设定温度自动报警,解决夜间及能见度低的恶劣天气下难以准确判断、发现、锁定文物犯罪的行为,同时在各个防区内埋置悬浮磁钢式探测器进行24小时不间断地监控,只要有人在保护区内进行挖掘,就可立即报警,便于实时监控。

“江村大墓确定为汉文帝霸陵之后,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对我们田野文物安全保护提供了很明确的指向,大家都非常重视帝王陵的保护,公安部门召集相关派出所第一时间到考古队召开联动会议,就遗址周边加装摄像头、开展夜间巡逻巡查等工作进行了部署,目的就是要加强文物安全。”曹龙说。

保护田野文物的“陕西行动”

陕西拥有数量庞大的古迹、遗址,其中分布零散且保护条件较差的田野文物数量众多,尤其是帝王陵墓等大遗址数量多、面积大、等级高,成为陕西文物资源安全防护的重点难点。记者在采访中得知,2020年初,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田野文物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陕西将通过加强人防、物防、技防等综合措施建设,织密、织牢文物保护安全网,有效遏制田野文物盗窃、盗掘等案件,建立“打、防、管、控、建”相结合的文物安全综合治理体系。

按照《意见》要求,陕西将以重要古墓葬、古塔(地宫)等田野文物为重点,分年度推进田野文物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系统建设,加快建成省、市、县三级文物安全监管平台。实现文物安全防范系统与公安视频监控等安防系统联网,健全从文物保护单位到县、市、省的四级文物安全监控管理体系。同时,公安机关要将田野文物保护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将田野文物安全工作全面纳入公安派出所网格化管理和巡查范围,在古墓葬比较集中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文物保护单位较为密集的区域和重要考古工地设立专职警务室。依托“全国文物犯罪信息中心”不断完善文物违法犯罪人员、涉嫌文物违法犯罪高危人员的信息库。推广公安干警与文物管护人员共用办公场所,固定专人,实行不定期、高频率、网格化的武装巡逻,强化防控力度,专业精准打击文物犯罪。

以后条件成熟可以边考古边展示

“切实做好文物本体保护,我们需要一步一步扎实推进。比如说,我们对一些勘探出来的建筑基址,可以用一些特有的绿色植物把它标识出来,这也是一种保护,当然在植物选择上,宜选择浅根系、不危害遗址本体的植物。对不同遗存选取不同的植物景观设计。”谈及霸陵(江村大墓)遗址的保护,曹龙告诉记者,植物景观设计是重塑遗址风貌的重要手段。霸陵遗址以江村大墓、窦皇后陵、薄太后陵、“凤凰嘴”遗址和陪葬墓区群为核心,它们承载了霸陵的历史文化信息。植物景观设计要维持遗址的真实性,在确保遗址安全的前提下体现西汉帝陵庄严肃穆的遗址风貌。

曹龙说,现在公众保护文物、热爱文物的积极性很高,希望能参观考古现场,探寻文物背后的故事。文物保护成果应惠及民生,在遗址展示中就要发挥其科普教育功能,以后条件成熟的话,可以边考古边展示,考古工作现场展示为公众揭开考古工作的神秘面纱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且可以开展模拟考古项目,让游客亲自参与到文物发掘的模拟现场中去,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体验考古发掘过程。这种方式具有互动性强、参与度高的特点,在公众亲身参与的过程中感受西汉文化魅力。

期盼:让整个白鹿原绽放光芒

“我是看了新闻报道才知道汉文帝就埋在我们村附近,今天过来就想看看究竟,希望以后能发展旅游,让我们老百姓也能享受到文化带来的实惠。”“我是从渭南开车赶过来的,以前探访过‘凤凰嘴’,没想到汉文帝的陵寝原来在这里。”12月16日,陆续有群众慕名而来,想现场感受考古魅力。

记者在梳理白鹿原相关资料时发现,2020年6月11日,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白鹿原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希望白鹿原汉三陵(汉文帝霸陵、窦皇后陵和薄太后南陵)的开发带动旅游业惠及周边发展,让白鹿原美起来,成为西安市的后花园,周末能让群众有个休闲的好去处。让灞桥美起来,让狄寨美起来,让整个白鹿原绽放光芒!”灞桥区相关部门迅速回复称,由西安市文物局牵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和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心等单位参与的《霸陵保护规划》已于2018年3月启动编制,并于2019年2月定稿。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委托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编制《白鹿原生态规划》,规划面积涵盖了蓝田、灞桥、长安辖区内白鹿原整个台塬总面积约260平方公里,结合当前正在组织实施的《西安市国土空间规划调整》,将在白鹿原上构筑西安东南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高地。“我们将充分发挥白鹿原地区海拔、地形、生态、文化知名度优势和汉皇帝陵的文化优势,按照全域旅游的标准,大力发展自行车、马术、户外运动项目,打造西安户外运动高端板块、汉文化遗址展示区、精品民宿体验区,以高水平项目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富裕。”该回复得到了网友的点赞好评。

“从长远来看,我们这么多年的考古调查勘探以及发掘资料将很快纳入保护规划的编制中去,使保护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把整个霸陵保护范围和景观地带划清楚,如果以后建设遗址公园的话,将为有效推动项目建设提供翔实、准确的资料。”曹龙说。

文/本报记者赵争耀李永利图/本报记者赵争耀

新闻推荐

汉文帝霸陵被发现,不只是一个考古事件

■观察家今天的“考古学实践”已密切地与社会公共文化的建设连接在一起。据新京报报道,12月14日,国家文物局表...

南陵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南陵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