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民谣》与乡土情结的构造 读何世平小说集《乡间民谣》的一点感触

大江晚报 2021-12-17 00:32 大字

《乡间民谣》是南陵作家何世平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作家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刊物上发表的三十一篇作品。作者从土地庙,山崂、河边等,从乡村的边边角角出发,全方位地向读者展示着乡村人的生活和乡村人的喜怒哀乐,对社会变革中的乡村生活进行了真实还原。描述了中国乡村随着物质生活的富有和上升,存留在农民身上的精神困惑和灵魂救赎的诸多无奈。

《乡间民谣》以多角度、重故事性向读者畅述了乡村生活的多元化、复杂化。整部作品源于作家多年的生活积累和理性思考,把一个作家扎实的功底和不懈的努力展现给了读者,无论从人物的内心构造还是外在情感的表述,都是淋漓尽致的,给了读者一个从多层面解读它的价值取向。小说集中的所有作品都体现以乡村为载体,以乡间涵盖乡土,说明作家的内心深处,乡土在他心中起到了巨大的震撼作用,促使作家只能用这种方式去怀恋、呼唤乡土一切美好的东西。作品以写农村、写农民为主,让小说中的人物游走于城市或乡村,无论从乡村走向城市,还是从城市回返乡村,这些作品展现在读者眼前的都是一种乡村的美或俗的故土情结。

何世平生长、生活在皖南的乡村,对农村生活和农民有深切的了解,记忆里流淌的都是乡间故事,内心里活跃的都是乡间人物。像《联合国的庙会》《长宝的心思》《幸福像花儿开放》《一个叫小杏的女人》《男人女人与鸽子崂的故事》等。对何世平来说,乡村有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随着改革开放打工潮的兴起,何世平背起包袱走进了打工大军的行列,他创作的视线也跟着从农村转向了城市,《像站在城市的大街上》《失去》《情网》虽是对乡土走向城市的讴歌、更是对乡土走向城市阵痛中的痛心疾首。

何世平的小说几乎都是“以土见长”,“以土见长”指的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土地。乡土既承载着人类生存的重大责任,也向人们叙说着它的热情、荒芜甚至悲凉。他的作品大都以揭露和反映在这个物质文化繁荣的社会背景下,乡村和城市人的生活、情感发生着的扭曲和畸变。何世平在小说里把农民和农民工每时每刻都在寻找自我生存的根基的希望和内心充满的那种彷徨、恐惧、悲伤以及对改变生活的幻想和欣喜描述的淋漓尽致。展现了乡村农人价值观的取向,表达了乡村人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我们看到了善良、软弱、邪恶,这些鲜活的人物个体,他们眷恋土地、眷恋家人,但他们也渴望城市,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及乡村的变迁让他们意识到自我精神的空虚和失落。

小说在挖掘农民和农村文化方面彰显了无尽的魅力,很多篇章对乡村陈旧的价值观、落后的劣根性和腐朽思想给予严肃的批判,对乡村现实中存在的丑恶面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同时,也赞美了乡村遗存的真善美。

以土地、乡村和农民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创作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上世纪五十年代,乡土文学作品主要在为底层呐喊。改革开放后,农村改革步伐加快,乡土文学更获得了新的生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土受到冲击,乡土文学面临诸多挑战,新世纪的乡土文学能否发扬优良传统,重现乡土文学的精、气、神,成为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小说集《乡间民谣》中很多的作品,直面农村发生的各种问题和变化,反映了乡村发生的带有浓郁泥土气息的人和事,带给读者强烈的真实感,从而引发了人们对乡土文学的阅读品位和思考。

《乡间民谣》是作家关心乡村、乡土、乡民的内心感触之作,何世平始终保持着一个农民对乡村难分难舍的情怀。这种情怀带给读者很深的触动。 (优秀奖)

汪宝生

新闻推荐

国家文物局通报3项重要考古成果 真正的汉文帝陵找到了

薄太后南陵外藏坑出土的一组陶俑(2020年5月7日摄)。新华社发聚焦汉唐时期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进展,国家文物局14日在京召开“...

南陵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陵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