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伟大征程 传承革命精神 76岁老人拿出珍藏多年的长征相关书籍

大江晚报 2021-04-15 08:28 大字

本报讯4月13日上午,南陵县籍山镇长乐村的76岁老人琚书旺来到大江晚报编辑部,拿出一本珍藏了50多年的书籍(如图)。“这是一本详细记录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过程的书籍,怎样抗敌,怎样渡乌江、巧渡金沙江等,还有生活起居的细节,现在基本看不到了。”琚书旺说。

琚书旺从袋子里拿出这本几乎被“翻烂”的书籍,竖版编排,全部都是繁体字,共400多页。因时间久远,纸张发黑,其中多页已散落。书籍前25页已看不到了,书名和出版社也无从知晓。但是,翻开书籍,里面详细记录了红军长征途中的点点滴滴,尤其是重要的战略要地如何夺取,如何粉碎敌人的围剿突出包围圈等。作者都是当时经历长征者,例如新中国最年轻的开国上将萧华、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等,他们在艰难的长征途中不忘记录下行军点滴。

1935年3月21日,萧华在《南渡乌江》中写道:“原定的战略方针是由宜宾过江入川,但后来情况不利,川军尾追……造成对我野战军新的围攻线……我随三团在受领了先遣任务后,一个夜晚急行军,袭占了牛场。这里的群众夜晚开店欢迎 ,生意也非常热闹。这时尚弄不清乌江对岸敌情,因一个月来,对岸敌人断绝交通,没有来往行人。稍休息后,我们即飞快向着乌江边前进……”

记者看到,整本书中类似这样的长征故事还有很多,有情节有故事有感人的细节,哪怕只读其中一篇,便足以让人窥见到长征过程的艰苦卓绝,领略到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伟大的斗争精神。在书的最后,是红军第一军团长征中经过的地点及里程一览表,行军日期、出发地点、经过地点、宿营地点都清清楚楚,每天行军里程少则30里,多则90里。

“这本书应该出版于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上世纪60年代无意中被我捡到,爱不释手反复看,现在年纪大了很多细节也记不清了。”琚书旺说。后来他跑过很多地方,再没有看到过这本书,应该是不出版了。“我是一名有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1965年成为一名空军战士,参加过援越战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本书记录的长征细节和弘扬的长征精神非常值得宣扬。”琚书旺说。

记者 李贾 文/摄

新闻推荐

芜湖市域城际公交运输旅客9万多人次

本报讯清明假期,芜湖运泰公交公司9条市域城际公交共运输旅客92409人次。其中,501路14800人次,K501路6819人次,502路17360人次...

南陵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陵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