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总被贼惦记?太过招摇导致汉墓十室九空

淮河早报 2020-05-21 09:25 大字

近日,由《鬼吹灯》系列小说改编的网剧《鬼吹灯之龙岭迷窟》火遍全网。可能很多人以为剧里的摸金校尉是虚构出来的,殊不知,它确实在历史里出现过,而且据说是曹操设立的盗墓官职,专门研究和盗挖汉墓。虽然摸金校尉是不是曹操设立的不好说,但汉墓十室九空,却是考古人士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为什么被盗的总是汉墓?

汉人倾尽所有厚葬先人

“汉人厚葬,粮食、珠玉、钱币、金铜只要有就藏在墓中,不被盗才怪。”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员、公众考古与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马俊才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笑言。

汉代人口众多,西汉晚期达6000万人,故汉墓数量极多,是考古人员经常能碰到的。而且汉人喜厚葬,还会竞相攀比。

由于汉朝极为讲求孝道,人们普遍认为,后辈必须倾尽所有给逝去的先人厚葬,这才是对他们的孝敬和尊重。这一条“孝律”甚至还被写进了西汉的律法之中,当做选拔官员和名士的重要参考标准。因此,汉朝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财产都被埋进了土里。这种畸形的墓葬习俗,是汉墓被盗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封土高大成为盗墓贼路标

再就是汉墓外观过于引人注目。封土是皇陵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功能相当于寻常百姓家墓的“坟包”,其下就是埋葬棺椁、随葬品的地方。皇陵的“坟包”当然比老百姓的壮观多了。像东汉帝陵,其封土高度均在20米以上,相当于好几层楼那么高。西汉帝陵的封土更加厉害,平均高度在30米左右。最逆天的是汉武帝的茂陵,封土高达46米。这么大的“坟包”,对盗墓贼来说无疑是极佳的“路标”。

不仅帝王的陵墓封土壮观,汉朝的官员百姓为了显示排场,都会建造大小不一的坟冢,有的大墓甚至还设有石虎、石羊等石像,遂成盗贼明确目标。历年累盗,造成了十墓九空的现象。

从葬坑随葬丰富引贼垂涎

在汉代,墓室的材质悄然发生变化,由“木椁墓”向“砖(石)室墓”过渡。马俊才也表示,汉墓有土坑墓、砖室墓、石室墓、崖洞墓等。因砖材流行,汉墓中砖室墓很多,大墓仿照逝者生前居所建客厅、卧房(墓室)、仓库、马厩、厕所等。由于砖石防潮效果远胜于木材,这就使得汉朝人更放心把各种宝贝放进去,认为安全性比以前更高。

除了在考古学上被称为“正藏”的主墓室,秦汉时期的帝陵,还有“外藏”即数量众多的“从葬坑”。

从葬坑里的宝贝虽不及墓室,但也有价值不小的,如汉景帝刘启的阳陵从葬坑中,还出土了彩绘陶俑,以及铜镞、矛、铁剑等兵器。汉高祖刘邦的长陵,从葬坑285座。汉文帝刘恒的霸陵,从葬坑123座。汉武帝刘彻的茂陵,从葬坑400座。汉昭帝刘弗陵的平陵,从葬坑1288座,位居两汉皇帝之冠。就连薄太后南陵,虽然是皇后陵,也有20座从葬坑。这些从墓坑里的宝贝,无疑也让贪婪的盗墓贼垂涎三尺。

防盗措施少容易被盗

除此之外,马俊才介绍,汉墓防盗措施少也是其被盗的重要原因之一。

时光回溯到1996年11月,西安交大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兴建新校区,地址就选在西安北郊的尤家庄。施工时有工人发现土壤颜色十分诡异,后经文物局专家细致勘测,这里土壤变色完全在于地下存在一座十分罕见的汉代墓葬。专家向上级部门申请后进行紧急发掘,当他们挖开墓砖后,眼前却是一堆流沙,这就是传说中的流沙墓。在沙堆中找到大量盗墓贼尸骨,这就意味着墓葬至今保存完好,主要得益于墓中神奇的机关。然而像这样采取盗墓措施的汉墓实在是太少了。

马俊才指出:“汉墓中只有少量墓穴采取了积沙、在墓门砌砖或垒石墙缝中灌铁汁、把墓道洞中的塞石用燕钉卯合等防盗措施,其他防盗措施则很少见。”

据科技日报

新闻推荐

“ 欢乐芜湖 ”是吾乡 身边处处好风光

美好旅途不必舍近求远,孟夏江城处处皆是风景。“5·19”中国旅游日来临在即,市文旅局携全市文旅企业推出“芜湖人游芜湖”...

南陵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陵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