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她用情抓好扶贫大小事,90后的她用心驻扎扶贫一线 “她力量” 撑起工山镇扶贫“半边天”
杨敏和朱世胜唠家常。
朱世胜刚刚买回150多只小鸡。
许晴在工作中。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南陵县工山镇交出了这样一份扶贫成绩单——
工山镇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00多户,目前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已实现脱贫。2019年,该镇对30条道路进行公路扩面延伸,改善贫困户所在村民组基础设施;积极推进乔村青梅基地项目、万安青梅基地项目和桂镇村秸秆肥料化项目等三个村级产业扶贫项目,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带动贫困户就业。全镇创建18个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带动贫困户317户,户均增收500元—600元。去年全镇贫困户自种自养产业及达省标项目奖补274户,共拨付奖补资金65.65万元。
这份成绩的背后,有一群“娘子军”不得不提——不仅工山镇扶贫工作站队员是清一色的女同志,平均年龄27岁;分布在各村的18名扶贫专干,其中女专干就有11名,占比61%。
“我们工山镇扶贫路上,巾帼不让须眉,新时代女性在扶贫工作中展现了强大的‘她力量’。”工山镇副镇长严永宝带着记者们前往在2016年脱贫出列的贫困村乔村村,在那里,我们遇到了80后扶贫干部杨敏和90后扶贫专干许晴……
80后的她
扶贫路上的贴心“大姐”
4月22日上午,在乔村村贫困户朱世胜老人的院子里,记者见到了1980年出生的杨敏。她就是土生土长的乔村人,2010年开始在村中工作, 2018年被选为村党总支书记与村主任。杨敏说,这个村每一个角落、每一户人家的情况,她烂熟于心。
这一天,杨敏专门来走访73岁的朱世胜。一头利索短发的杨敏一点都不“见外”,进了院门,看见老人在忙着剥竹笋,笋衣堆得到处都是,杨敏马上拿起扫帚就帮忙收拾起来,一边和老人唠起家常。
“我今天来是有原因的。朱世胜是2014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2016年实现脱贫。”杨敏告诉记者,就在几天前,老人专门来村部找她,还发生了一段“小插曲”——原来,这几年朱世胜一直在村里担任公益岗位保洁员,但是考虑到年龄偏大,今年县里便不建议70岁以上老人继续从事体力岗位。“朱老一下子难以接受这事,当时怒气冲冲找我理论……”好在多年相处下来,杨敏早已摸清村民们的脾气和性格,她赶紧安抚朱世胜,耐心地和他一遍遍解释。等老人不生气了,杨敏又帮他出谋划策,“根本问题还在于老人担心收入问题。我就告诉他,公益性岗位干不了没关系,可以通过养鸡,一样可以保障收入。”
杨敏回忆到,当时,她便把自种自养产业奖补政策一一摊开在朱老面前,和老人慢慢分析。“如果养150只鸡,达到省标项目和县标项目标准,可以享受4000元的奖补;等到小鸡长大后,按照市场价最低50一只来算,起码也可以收入7500元……” 朱世胜被说动了,这不,21日一早,他就去隔壁村抓回来150多只小鸡仔。而不放心老人的杨敏也第一时间上门来看看情况。
看到院子里叽叽喳喳一群小鸡以及忙碌个不停的朱世胜,杨敏很高兴。她告诉老人,等到销售时,遇到任何麻烦和问题,都可以再找她。看着这么热心的书记,朱老反而有点不好意思,“杨书记你放心,到时候我自己肯定也会想办法去销的。”
“村里的贫困户,大部分都是老人家,可以说都是我长辈。”杨敏说,在和贫困户打交道的过程中,她给自己的定位是“晚辈”。而对待任何有困难的村民,杨敏又像是一个热心的大姐,她说村民们就像“自家人”一样,热情体贴都是必须的。采访中遇到几位村民,都说杨书记“没有一点架子”。为此,杨敏的丈夫经常调侃妻子,让她把对待村民、贫困户的耐心,分一点给他……
聊及扶贫话题,全村65户贫困户160人的情况,杨敏更是如数家珍。“目前有50户在村中,15户在外地。”“村部旁的那家有慢性病,疫情期间找我们代购过几次药。”“村头的姚奶奶家,去年鱼养得非常不错”……整个采访过程中,杨敏反复和记者强调,她所做的事情,“都是最寻常的扶贫工作”,她说自己没有什么特殊举措。但就是这样“寻常工作”下,记者了解到,乔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已从2014年以前的零收入,到2016年村出列时的6.4万,再到2019年已达28.33万元。
90后的她
扶贫一线绽放青春的大学生“小妹”
在乔村村部,23岁许晴的工作岗位就在进门最显眼的地方。她是村里的扶贫专干,同事都说她“性格好、做事踏实”。采访中,这个皮肤略显黝黑的小姑娘为记者详细解释了很多的扶贫政策。在村里,她的工作是和杨敏互补的,主要负责的就是室内材料和扶贫软件系统。到采访快结束时我们才得知,许晴2018年才大学毕业,来到乔村村不过1年多的时间。
“说来不怕你笑话,我从小是在淮北城市里长大,基本上就没有在农村生活的经验,更别提工作了。去年我第一次坐车来到这边,看乡村的道路越开越荒凉,我都快哭出来了。”许晴回忆道,她就这样“一头扎进了乔村”,而承担的,还是格外重要的扶贫岗位。
好在凭着年轻人的一股韧劲,乔村人发现,这个“城里来的小姑娘一点都不娇气”,快速融入了乡村的生活和扶贫工作岗位,很快就和村民们打成了一片。“这一年多的驻村工作,特别是扶贫工作,让我成长很多。” 许晴说,她最大的感触是,这里的人们幸福感很强,“有一些残疾人贫困户,非常乐观坚强,也很有自生动力。这种精神非常感染我。”
小姑娘说,扶贫工作中,她始终牢记着两句话。第一句是,“要用绣花的功夫去做扶贫工作”。日常工作中,如果说杨敏“主外”,那么作为年轻人的许晴便“主内”,是和各类材料和软件打交道最多的人。虽然才接触岗位一年多,但她对各种扶贫政策非常熟悉,有新文件政策来了,她总是第一个去琢磨理解文件精神;整理材料和更新软件系统是非常繁琐的事,许晴便充分发挥了女性的细心,不断核实,保证扶贫系统中的数据和扶贫手册、贫困户的情况相一致。这一切,在许晴看来,都是需要认真细致的“绣花活”。
而另一句话,则是杨敏告诉她的“你要做到比贫困户自己更了解他们的每一笔收入。” 许晴说她一开始不是很明白,但很快就了解了——很多贫困户对政策变化、具体补助都不甚了解,这个时候,就需要她这样的扶贫专干站出来,为贫困户答疑解惑,让所有贫困户感受到扶贫政策的阳光。“有一户贫困户彭银郭家,好几年前就脱贫了,如今生活条件改善了很多。她的女儿在读高职,可以享受3000元的雨露计划补助和助学金补助。” 许晴说,她就会全程关注这件事,前后多次询问彭银郭这个政策他有没有享受到。“确保贫困群众切实享受到扶贫政策带来的红利,这是我的工作,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在芜湖市的扶贫一线,还有很多和杨敏、许晴一样的女性,贡献着“她力量”,在脱贫攻坚中绽放着“她精彩”。
□ 记者 唐乐燕/文 梅韬/摄
新闻推荐
G205九华南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大茆立交项目是芜湖市重点工程,采用全封闭施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规...
南陵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陵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