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芜湖市所有疑似确诊新冠肺炎病人的治疗评估 市二院影像科主任汪建文回答“职责所在, 义无反顾”

芜湖日报 2020-02-13 00:57 大字

新型冠状病毒人人躲避不及,但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却只能做个“逆行者”。自从新型冠状病毒在芜湖市传播以来,有着35年医生职业生涯、30年党龄的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医学科主任汪建文每日连轴转,芜湖市域内(包括县里)每一例疑似、确诊和排除病例的资料都经他看过并参与签字确定;他参与了所有确诊病人的治疗评估。面对亲友和同学、同行、领导问候时,他最常用的八个字就是“职责所在,义无反顾!”

回想1月20日上午,正受邀参加一起司法鉴定会诊的汪建文,突然接到市卫健委的电话通知,说我被抽调为市防控“新冠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从现在起随时待命。”那一刻,汪建文凭着从医数十年和应付多起卫生事件的经验和直觉,陡然觉得事态严重了,一种紧迫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当年抗击SARS的经历和感觉又回来了。回到科室,他详细了解科内仅有的一台移动DR的工作状况,确保它近期内工作状况保持正常,又详细了解春节期间的排班和后备人员的安排,并要求立即通知科室全体员工,次日下班后召开科务会。

1月21日和22日,汪建文就接二连三地参加了国家、省卫健委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和院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等等,以及院内相关部门、重点岗位的检查和工作部署。 23日上午近10点,发热门诊报告发现疑似病人,汪建文接到指令后迅速赶到医院临时指挥中心,和同是市防控专家组成员、呼吸内科杨主任一道通过网络调阅患者的临床信息、流行病学史和影像资料,经过讨论后确定为疑似病例收入隔离病房治疗并上报。在场的人都清晰的明白:战斗正式打响了!

接下来的三天是农历腊月三十和正月初一、初二,汪建文说自己却经历了此生最简朴、最繁忙、最充实也最有意义的春节。24日一早,就接到指令对新发现病例进行专家会诊,提出处理意见。下午无为市那边又报告发现疫情,一直忙到6点多才匆匆回家,和家人吃过年夜饭,8点多,刚刚打开电视不到5分钟,手机响了,南陵县发现疫情,需要市专家组到场会诊指导。放下电话不久即坐上专车,和杨主任一道,冒着纷纷细雨直奔南陵县,会诊结束后,又匆匆返回市内,直奔传染病院。不久,载着无为和南陵两位患者的救护车也先后达到,安顿好病人后,自己才乘车回家,此时零点已过。初一早上8点,汪建文准时到达科室,巡视科室每个岗位,向值班的同事祝贺新年,并专门检查了专用机房的设备和防护消毒措施。10点钟接到通知去三院为收治的病人会诊和病情评估,而这以后成了他每天的常规工作了。刚刚完成这边的工作,又接到芜湖县的疫情报告,自己和杨主任又火急火燎地直奔芜湖县医院,在那里会诊、确定疑似病例。等到驱车回到单位,已是掌灯时分。初二早上起床不久,接到市一院的电话邀请会诊,下午继续在三院工作。晚上回到家里,汪建文也不能休息,他还要在省内影像专业群里和同行讨论和义务会诊指导,虽然很疲倦,但不敢早点睡下。临近夜里零点,手机又响了,院内报告发现疫情,放下电话,他即披衣出门,冲入雨夜里……

这样的连轴转加突发的节奏还在持续中,开战以来,芜湖市域内(包括四县)每一例疑似、确诊和排除病例的资料都经他看过并参与签字确定;参与了所有确诊病人的治疗评估;其间还参加网上省内同行的专题讨论,积极义务会诊、提建议。

二十天来,汪建文就是这样不分白昼黑夜,不管风吹雨打,哪里有疫情,他就奔向哪里;哪里有需要,就出现在哪里。家里有四位耄耋老人,其中岳母已瘫痪在床20年,在老家的父亲去年也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唯一的女儿在国外求学,自己因工作事务很忙,极少过问家务。这次投入到“抗疫”行动后,他更是整日披星戴月,几乎不着家,十多天来几乎餐餐盒饭,家属也从未有一句抱怨。前两年春节也因故没有回老家,元旦前,汪建文曾答应父母今年春节一定回老家过年,但承诺再次没有兑现。有一天,当在微信圈里读到一篇通讯《我可以上,但请别告诉我妈妈》,汪建文不禁热泪盈眶,随即转发了这篇文章,朋友圈里点赞和关心问候如潮涌来,他的回应就是八个字“职责所在,义无反顾”!

作为一个近30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作为一个曾经在抗击SARS战斗中冲锋陷阵的白衣战士,作为一个从医35年的医学专家,汪建文曾经历过无数次考验和荣光。这一次,很可能是他职业生涯里最后一次重大考验了。“我决心恪尽职守,尽心勉力,坚持到底,直到取得‘抗疫’战斗完全胜利,绝不辜负‘共产党员’和‘江淮名医’这光荣称号!”汪建文说。

记者 李贾

新闻推荐

物候一新 何日回春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逸周书·时讯解第五十二》载:“立春之日,东风解冻。又五日,蛰虫始振。又五日,鱼上冰...

南陵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南陵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