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回法庭,“寻回”人间真情

大江晚报 2019-09-13 08:38 大字

法检两院工作人员耐心做一家人的思想工作

9月5日下午2时,南陵县籍山镇长乐村村部响起了县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审判员的诵读声——“原告许秀英诉两被告赡养纠纷一案,经本院主持调解,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如下协议……”至此,持续数载的陈大福(许秀英配偶)赡养纠纷得到妥善化解。

子女起了赡养纠纷 扶贫队员登门调解

长乐村新屋纪组村民陈大福因长期患病,同残疾的老伴许秀英于2014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一系列政策帮扶下,老两口于2015年脱贫,由子女共同照料。随着年事见长,80岁高龄的陈老开始长期卧床,老伴也在一次意外中受伤,二老基本失去生活能力。

去年下半年,许秀英数次到村部反映夫妻俩无人赡养问题。经驻村扶贫工作队调查和调解,发现赡养纠纷的背后,是深层次的家庭矛盾。为维护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长乐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邢毅义无反顾地带领工作队为二老开展调解和代理维权服务。

诉前调解费尽周折驻村干部不辞辛劳

本着“脱贫不脱策”的原则,驻村扶贫工作队继续为陈老夫妇落实帮困政策。听闻子女不赡养老人,工作队的同志更坚定了“管到底”的决心。

打那以后,工作队和镇司法所工作人员隔三差五就上门调解,二老子女就赡养父母问题也多次达成口头协议。无奈每回未隔多久,子女们又因琐事再起纷争,最后受到伤害的总是二老……

几经反复,工作队意识到,单凭伦理道德的约束无法持久,政法口出身的邢毅便寻求司法途径。几经沟通,一家人基本达成了调解意向,司法手段介入的条件也已成熟。今年8月,南陵县法、检两院抽调政法干警组成巡回法庭,专门负责审理该案。

“大法官”走进小村部 村民开了“大眼界”

9月5日一大早,长乐村村部人头攒动。由南陵县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审理、县人民检察院支持的许秀英诉两被告赡养纠纷案在该村党群活动中心开庭。

母子对簿公堂,在农村是不得了的大事。庭内坐满了四邻八乡赶来旁听的留守妇女和老人,窗外一度站满人。“坐在最上面的就是电视里的大法官!”一位留守妇女对身旁亲友说道。

在庄严的国徽下,巡回法庭书记员宣读了法庭纪律,随着法槌“嘭”一声响,巡回法庭正式开庭。庭上,公诉员宣读了支持起诉书,原、被告双方围绕争议焦点进行了举证、质证和辩论。要不是法庭纪律有规定,不少年轻人甚至打算用手机来一场直播。

登门走访探察户情 贴心话语巧延亲情

在原、被告双方申辩阶段,意料之中的大儿子、小儿子两家积蓄已久的矛盾爆发了,庭审一度陷入僵局。经验丰富的审判员张友兰遂提议现场查看老人赡养环境,巧妙地将两家人暂时分开。

法、检两院工作人员在认真探察老人居所和老人子女家境后,一致选择了通情达理的小儿子作为突破口,获得了对方认同,并将赡养纠纷中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法律意义上的分割。“为了让你父母安度晚年,为了其他跟你家一样、盼着这个案子结果的家庭,希望你做个表率!”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小儿子放下了心理包袱:“我跟老婆商量商量……”

乡民感悟法里人情 普法课堂温暖人心

回到村部,法、检两院工作人员分头做一家子的思想工作,尽最大努力将调解意向稳定在保障二老赡养义务、兼顾多方利益的法理和人情“最大公约数”正轨上。

“一旦本庭宣判,你们就再也没有回旋余地了!”审判员张友兰严肃地说。她很清楚,这个农村家庭需要的是血浓于水的亲情,不是冰冷生硬的一纸判书!在旁听村民的正面舆论压力下,一家人终于达成一致。

巡回法庭的长乐之行,既解决了一桩久拖经年的家庭矛盾,也为旁听的村民现场上了一堂普法课,让尊老爱老的公序良俗和法律意识散播到四邻八乡。

“(如果)真判了,一家子就真的散了!”一位经验丰富的村干部感慨道。用暖洋洋的庭外调解代替冷冰冰的庭上宣判,在长乐,巡回法庭“寻回”了人间真情。

李擎天 文/摄

新闻推荐

江水悠悠 故事脉脉

初秋时节,青弋江畔如诗如画。平静的水面,默默诉说着70年间发生在这条母亲河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青弋江江水奔流,洇润所...

南陵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陵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