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年风雨历程 汽车站见证城市发展与变迁
上世纪80年代市长途车站里停放的长途汽车。资料照片
上世纪90年代初铜陵至合肥的长途汽车。本报记者 吴启斌 摄
客运车辆整齐地停放在市长途汽车站内。本报记者 詹俊 摄
上世纪90年代的市长途汽车站。本报记者 吴启斌 摄
航拍的铜陵市长途汽车站全貌。本报记者 詹俊 摄
■ 本报记者 陈燕飞
一张泛着黄色的旧照片上,一座车站、几辆老式大客车,便能勾起无数人的回忆,其中,也包括65岁的杭起春——原铜陵汽运公司党委书记。
“太熟悉了,一看到这个楼的顶棚,就知道是老汽车站了,这应该是汽车站刚搬去不久,你看广场上的围栏、绿化都还没有搞好,这个大客车我们当时叫‘东风661’,应该是铜陵出现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批大客车,现在也就只能在电视上看到了……”看着这张“胶片风”的照片,杭起春的眼神一下子兴奋起来,拿着照片端详了一遍又一遍,“太熟悉了,太熟悉了……”
62年前的汽车站站房
仅有50平方米
能够让杭起春如此激动的这座汽车站是建成于1989年9月29日的市长途汽车站,位于义安大道,就像车站对面的“起舞”雕塑一样,在过去是铜陵的“地标”。
不过,在这座长途汽车站投运之前,铜陵还有着时间更为久远的汽车站。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时,现今长江路与义安大道交叉口北面下坡处的位置开始的。
现在,这里是人头攒动的商业中心,可很少有年轻人知道,62年前这里曾是铜陵第一家正式的汽车站。1980年进入铜陵汽运公司工作的杭起春对于第一代汽车站的印象也仅来自老一代员工的回忆,“那时候的车站就只有50平方米的简易平房做站房,既是售票处、候车处,又兼办公住宿。车站没有停车场,旅客只有在站前路边上下车,客运是由外来车辆担任,每天由芜湖开出一次班车,车到售票。”杭起春说,那时候由于公路状况较差,客运是晴通雨阻,群众出行主要还是靠走。
“代客车”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1967年,汽车站迎来的第一次搬迁,在现在的人民二路附近新建了一座汽车站,“这也是我经历的第一个车站。”杭起春说,当时的汽车站是一个二层楼房,砖木结构,面积大概500多平方米,停车场也只有400平方米,只能停10来辆车子。杭起春说,那时候,车站只有不到10台客车,其中还有几辆“代客车”,客运班线和班次都很少。
“你有没有在老电影中看过那种‘代客车’?”杭起春用手比划着“代客车”的模样,大卡车车厢上搭上盖棚,车厢两边各有一条长板凳,乘客或坐在长板凳上,或抓住车上铁架站立车中,车厢内散放着零货担子…….“最早从事铜陵客运的就是这种‘代客车’,那真是名副其实的‘硬座’,一个长条板上也没有固定坐几个人,大家都互相挤着坐,一直到七八十年代,铜陵这种‘代客车’都还存在着,春运期间,车辆不够的时候,‘代客车’还要承担运输任务。”
杭起春说,尽管当时铜陵的客运班线已经发展到铜山、广阳、南陵、芜湖、凤凰山、七〇一、朱家嘴等十多条,但老百姓出行依然还是很难,“班次少,老百姓进城要起大早,上个车就是冲锋陷阵,遇到有突发情况的比如孩子生病妇女待产,需要紧急进城里大医院的,错过了某趟班车就意味着耽误了救治。”
杭起春至今仍清晰地记得,1979年在青阳下放时,他回一趟铜陵,60公里的路要花上2个多小时,客车车厢挤得脚都没地方放,车子一路颠簸,车后尘土飞扬。“我父亲为了来青阳看我,搭不上车,只能骑着骑自行车来,要骑六七个小时才能到。”而现在,铜陵往返青阳可以走高速,半个小时到达,就像坐公交一样方便。
三度变迁见证
时代发展
1989年,长途汽车站迎来了第二次搬迁,新站建在“起舞”雕塑对面。“候车室、停车场一应俱全,东风661也逐渐淘汰,基本上都是现在这种空调大客车了,随着公路交通的迅猛发展,车站日发300条班线,高峰期日发客流量在万人左右。”杭起春将当时公路客运的辉煌归功于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后,人口开始流动,居民和外来人口越来越多,客流量逐年增大,这大大刺激着车站班线的扩张。
杭起春记得,虽然条件有了改善,但那时的候车室并不大,总是挤满了买票、等候上车的旅客,由于乘车时间相对集中,车站工作人员每天忙得跟打仗一样。每年春运出行高峰,候车室无法容纳所有旅客,很多人也只能在瑟瑟寒风中等车。
2012年,市长途汽车站迎来了第三次“变身”。一个站房面积5600平方米、站前广场1.8万平方米的综合性汽车站在沿新大道落成了。“候车大厅宽敞明亮,设施美观,功能先进,售票、小件寄存、行李托运等业务分区办理,完全能够满足铜陵市长途客运需求。”杭起春说,新站与铜陵站仅一墙之隔,启用后,实现了铁路客运站、长途汽车站、城市公交站三站合一,“旅客可以零距离换乘,旅客出行更加便利了。”
望着手中这张老长途汽车站的照片,如今原址上已高楼林立,当年繁忙的客运情景已成为记忆。回忆着一座车站的几度变迁,对杭起春来说,也是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铜陵的发展变化,“社会发展中感动一代又一代人的,往往是留存在人们记忆中的一个个场景,一个个形象或一个个细节,比如在当年的老长途汽车站,那一辆辆‘东风661’,还有一群客运人员忙碌的身影……”
新闻推荐
本报讯如今很多年轻人,家庭条件优越,长期花钱大手大脚惯了,成了“月光族”,一旦遇上“饥荒”就难以忍耐,冲动之下往往做出触犯...
南陵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陵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