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皖南大地上的“乌兰牧骑”
2014年成立南陵县莺莺黄梅戏剧团,2016年成立休宁县徽之韵黄梅戏剧团,一年送戏下乡500场以上,足迹踏遍大江南北,民营剧团团长张启阳用5年不到的时间,从一名打工仔华丽转身,实现人生大跨越。 规范管理 革故除弊 走上带团唱戏的道路,是梦想也是偶然。 80后的张启阳是南陵县工山镇人,曾经和许多年轻人一样,高中毕业就到江浙一带打工,因为父亲喜爱唱戏,打工之余他经常关注这方面的信息。一次在手机上看到一条“政府花钱买服务送戏下乡”的新闻,心里一阵激动,他认为有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他于是卷起铺盖回乡,在家人的支持和帮助下,先后成立莺莺黄梅戏剧团和徽之韵黄梅戏剧团,开始了走村串寨,带团演出的生涯。 万事开头难。民间剧团设备简陋,行头破旧,再加上新成立的剧团没有什么名气,演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如何生存成为迫在眉睫的难题。 为破解难题,张启阳苦苦思索,最终做出了大胆的决定,有柴无柴进山先砍“三板斧”。第一斧就是招兵买马稳定团队,到省内艺术院校大张旗鼓招聘学员,签订用工合同,购买社会保险,解决演员后顾之忧,使剧团演艺人员常年稳定在四十人左右;第二斧拆借资金添置设备,先后投资80多万元购买了大型舞台车、演员接送车、大型电子显示屏、多功能音响等设备,剧团“鸟枪换炮”,名声大振;第三斧建章立制革故除弊,建立演职员演出管理制度、演员薪酬制度、后勤保障制度等,通过制度对剧团进行企业化管理,演员多唱多得,人均收入翻番。 推陈出新 好戏连台 “三板斧”砍出新天地。剧团很快在皖南一带崭露头角,邀请演出的电话和短信纷至沓来,但是张启阳敏锐地意识到,剧团演出的都是传统剧目,才子佳人,帝王将相,缺乏时代气息。演出剧目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就要不断推陈出新,只有这样方能大有作为。 民营剧团一缺创作人才,二缺排练资金,剧目创新是软肋。为此,张启阳力排众议,一方面四处访贤拜师,邀请老一辈表演艺术家来团友情演出,积极主动上门和省内艺术院校、政府文化部门联系,组织演员参加相关艺术类培训,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提升团员演艺水平;一方面过紧日子,从剧团微薄的利润中拿出很大一部分,聘请编剧、导演、作曲、音乐和舞美设计人才,投入资金,租赁场地,挤出时间,排练新剧目。 几年来,通过老一辈艺人的“传、帮、带”,保留了一批传统、经典黄梅戏的同时,紧紧围绕经济、社会的发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创作、编排、演出了一大批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的文艺节目。如围绕政府“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和脱贫攻坚等中心工作,根据“绿茶始祖”的休宁“松萝茶”,创作了大型现代黄梅戏《芳满松萝》,获得了2017年度安徽省委宣传部的“文化强省专项扶持”项目,并入选“中国农民歌会”现实题材展演节目。文明创建题材《美丽裕安》、扶贫题材《送礼》在六安市裕安区巡演41场,十九大题材《激情高歌十九大》、扶贫题材《扶贫之歌》、红军题材《守望大别山》在革命老区金寨县参加巡演48场,创作综艺节目《“两学一做”就是好》在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送戏下乡巡演100场。 扎根沃土根深叶茂 一支稳定的演出队伍加上一批受到群众喜爱的新创剧目,使剧团如虎添翼。在张启阳带领下,两家剧团勇闯市场,不仅参加各类文艺调演和展演,还积极参与“送戏进万村”、“送戏曲进校园”政府招投标等演出活动。不仅在安徽省内各县参加招投标,还多次中标外省的送戏下乡业务,其中在丽水市青田县一次中标100场。 据不完全统计,2016、2017两年省内外送戏下乡中标近1000场,服务群众每年在50万人次。剧团多次获得市县表彰和奖励,其中徽之韵剧团先后被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命名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优秀文化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基层戏曲院团”,荣获安徽省文化厅民营院团“十大名团”等称号。今年5月初,张启阳被推荐到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全国民营文艺机构文艺工作者培训班学习深造。 多年在农村的演出经验,使张启阳深知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质量好且接地气的节目,群众最爱看;贴近群众身边人和事的剧目,最能拉近与观众的距离;群众最喜欢宣传党的政策和反映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移风易俗、扶贫脱困、诚信厚德、孝老抚幼等题材。 幸福都是奋斗得来的。采访结束时,张启阳透露,莺莺剧团正在和南陵县文化主管部门合作,邀请编剧、导演深入生活,围绕农村扶贫攻坚,创作排练新剧目,与时俱进再创佳绩。 立足皖南,服务基层群众,服务基层文化建设,走出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艺术院团繁荣发展之路,做皖南大地上的“乌兰牧骑”,张启阳年少时的梦想正在逐渐变成现实。记者 范戈鸿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友艺)近日,市“两治三改”督查组前往南陵县实地了解该县“两治三改”工作进展情况,督促各部门加强协调配合,进一...
南陵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陵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