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前夕,父子岭上
在新四军成立八十周年之际,“七一”前夕,我们中学党总支全体党员前往南陵县三里镇,寻访那场血与火交织的父子岭战斗遗址,缅怀新四军将士们的丰功伟绩,弘扬伟大的铁军精神。
在南陵县通往泾县的云三公路附近的山泉村,我们看到了父子岭,两座紧密相连的山岭,形同父子,成为车山一道靓丽的风景。而父子岭下就是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山泉村,当年声名远扬的新四军军部所在地——三里土塘。1938年5月26日,新四军军部由太平县麻村移驻南陵县土塘。在土塘期间,叶挺军长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演绎出一段军民鱼水情。但是,由于土塘水源短缺、地形不利等诸多因素,军部在驻扎六十八天后,迁往泾县云岭。从此,土塘成为敌人闻风丧胆的红色根据地。
盛夏的皖南,流金似火,绿树葱茏;父子岭青山叠彩,山花烂漫。山上高大纪念碑在周围松柏的簇拥下,显得庄严肃穆,尤其是碑顶上高耸的红五星在夏日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格外醒目。
我们沿着缓缓的山路,挪着沉重的脚步向那块圣地走去。走近了,看清了碑文,读着革命前辈亲笔题写的“皖南新四军死难烈士之墓”时,我仿佛还能听见当年那震天动地的厮杀声,还能闻到那浓浓的硝烟味和血腥味,不禁泪眼朦胧心潮澎湃。
1940年的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侵华日军开始放松正面战场的进攻,主要针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那是中国共产党人最艰苦的岁月,有些人都对抗战前途抱有悲观的态度。而驻扎在皖南的新四军一团官兵却信心十足,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抗日之路,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为了保卫泾县云岭所在地的新四军军部和阻止日军进犯徽屯地区,他们坚守父子岭这道首要屏障。战壕的冰冷、肚子的饥饿、病魔的折磨,无不在挑战着他们生命的极限。但他们没有丝毫的动摇和退缩,因为他们有着无比坚定的信仰,有着强大的精神支柱,那就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于是,当日军以两个师团5000多兵力,并且拥有步兵、骑兵、炮兵等多兵种,在四架飞机的掩护下,兵分两路向新四军军部扑来的时候,这些年轻的新四军将士早已义愤填膺,胸中燃起了熊熊的怒火。面对日军的暴行和嚣张的气焰,他们的身体在发抖,他们的眼睛在滴血。所以,当日军第二天进入三里土塘父子岭时,他们再也冷静不了,积攒在心中的仇恨化作了冲天的火焰。立即端起了三八大盖,扔出了手榴弹。整个战场一片火海,尘土飞扬,炮声、枪声、轰炸声交织在一起,不绝于耳。这场战斗从上午持续到黄昏,激战了八个多小时,打退了敌人的多次疯狂进攻。最后到了弹尽粮绝的时候,只有短兵相接。他们挥舞着大刀,冲向日军,进行肉搏战。顿时,血光飞溅,血肉模糊。即使身负重伤,他们在牺牲前,也会死死抱住敌人,不让日军再前进半步。
当日军看到这是一群真正的中国人时,心头一阵恐惧,慌不择路地四处逃窜,最后被迫向木镇、青阳方向溃逃。父子岭战斗的胜利,大长了新四军的威风,大灭了日军的士气,极大地鼓舞了皖南人民抗日的信心。
而这次战斗牺牲的几十人中,有的已记不起他们的名字,有的连尸体也无法辨认。那是一群年轻鲜活的生命,充满着青春的朝气,他们憧憬着将来赶走小鬼子,成家立业,过上好日子。然而对他们来说,这一切都永远定格在1940年4月26日,那应该是一个鲜花盛开的春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正争奇斗艳,像鲜血一样殷红。
面对此情此景,心中十分酸楚。我似乎又看到了那一张张稚气未脱的年轻面孔。于是,我在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是中国人民自觉作出的正确选择。这是因为无数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和牺牲,才换来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
令人欣喜的是,今天这些英雄土地上的人们正用勤劳和智慧诠释着自己的人生,把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新中国建设得更加美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告慰长眠于此的抗日英烈们。
在父子岭上,我们齐声高唱当年流行大江南北的战斗歌曲——《父子岭上》。这首C大调的男声独唱曲很有气魄,抒情性强,对战斗的叙述简洁、明快而流畅,充满坚定、自豪和必胜的信念。“我们站在父子岭上,向着东方守望……”只是不太标准的曲调在悠长空旷的山谷里漫漶开来,久久回旋,荡气回肠。
曹振华
新闻推荐
本报讯7月1日,南陵县公安局交管大队经视频追踪,4小时破获一起交通肇事逃逸案。7月1日凌晨5时许,南陵县公安局交管大队指挥分中心接到报警,称弋江镇南弋路一老人倒在路边不省人事。指挥分中心立即指令...
南陵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陵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