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余翠华:梦想成立爱心协会

芜湖日报 2014-01-01 10:43 大字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根本不能相信20多年助困扶贫、捐资助学的余翠华生活这样艰苦。走进位于南陵县籍山镇农贸市场旁的一间大院内,四周杂乱地堆放着各种废铁,大到工地用的铁板,小到零散的饮料罐。

得知记者要对自己进行采访后,余翠华的第一反应是双手捂住脸,不好意思地反复念叨着:“丑死了,就做了一点小事,哪好意思呦。”

在余翠华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二楼的房间内。屋内摆放着两张上下铺的单人床,上铺堆满了杂物,下铺悬挂的蚊帐还没有拆除,墙面上显露着斑驳的水渍,可见这户人家的主人对生活上的细节并不讲究,或者是根本无暇顾及。

20多年助困路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余翠华和丈夫姚有生供职于籍山镇光明旅社,收入虽然微薄,生活却有滋有味。在那个年代,心地善良的余翠华就已经开始了扶贫助困,“那时条件有限,偶尔遇到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也就搭把手帮帮。”

1995年,旅社经营每况愈下,余翠华不舍地离开旅社,和丈夫办起了废铁回收站。也正是因为废铁回收,余翠华渐渐将资助贫困老人、失学儿童作为生活中一部分。“收废铁打交道的都是一些穷苦人,看到可怜的老人如果不帮于心不忍”,正如余翠华所说,自打从事了这个行业以后,她所面对的大部分都是一些生活困窘的人,特别是以老人居多。

从1995年到2013年,18年来,余翠华总是尽自己一些微薄的力量帮助着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有时看到羸弱的老人拿着废品来卖时,尽量多给点钱;得知有孩子上学困难,她顺手塞点钱给别人。

温情2013

2013年,对于余翠华来说是充满温情的一年。这一年,余翠华得知南陵中学学生谷宝父亲去世,母亲残疾,家庭贫困面临辍学。余翠华当即表示,谷宝上学方面的费用都由她一人承担,直到他大学毕业。

红塘完小学生丁健祖父母、爸爸和姑父接连去世,独自和姑妈生活。余翠华得知情况后,辗转多次,找到了丁健的姑妈,表示愿意资助丁健,每月寄给他200元生活费,同样是到大学毕业。

余翠华不仅热心助学,对待老人依旧尽心尽力。家住弋江镇新光村的汪老太和余翠华认识多年,也受她照顾多年。因其丈夫与她父亲有过旧交,余翠华则亲切地称汪老太“舅母”。汪老太今年87岁,大儿子去世,小儿子常年在江苏打工,很少回来看望老人,家中只有她和老伴相守。余翠华便成为了他们最亲近的人。余翠华每隔一段时间便去看望她,每次去不是带些荤菜,要不就送200元钱。因为两地相距较远,余翠华每次去都要花费60元打车,“两位老人身体都不好,一段时间不去看看,心里就不踏实。”

余翠华每年花费在助困助学方面的钱对于她的收入来说,不算是小数,庆幸的是,丈夫和女儿都非常支持她的行为,“我也知道,这些钱都是他起早贪黑赚来的,有时候我也不忍心,但看到那些比我们还可怜的人,不得不帮一把。”

梦想成立爱心协会

回收站的生意越来越萧条,余翠华和丈夫已经停止了回收废铁,打算将现有的半成品处理完,再考虑下一步打算。与此同时,余翠华的身体情况也不甚乐观,因其一直身患脑溢血、肾萎缩等多种慢性疾病,长年吃药,每月在药物上将近就要花销近千元。

即便这样,余翠华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新的一年里,她还有很多打算,“我想成立一个爱心协会,发动更多有爱心的人来共同帮助别人。”

成立爱心协会,这个想法在余翠华心中已经酝酿很久。为此,她经常关注媒体上对于社会上爱心协会的相关报道,希望从中能找到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经验。“一个人的能力有限,只有发动大家一起,才能帮助更多人。”

余翠华坦言,她想在附近租一间门面作为爱心协会的固定场所,通过和社区、街道联系,宣传发动爱心人士一起资助困难学生,帮助孤寡老人。

对于成立爱心协会的资金来源,余翠华环顾了一下房间,笑着说道:“这个房子是以前买的,它快要拆掉了,到时候就用这个钱作为协会启动资金。”

新闻推荐

“南陵凤丹”获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

本报讯 (记者 付君兰) 日前,“安徽南陵国家凤丹生物产业基地”获得国家林业局批准认定,是本次认定的全国3个林业生物产业基地之一。    ...

南陵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南陵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