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三访中干渠——南陵全国率先试点农田水利建管体制改革纪实

芜湖日报 2013-10-08 20:22 大字

①治理前②治理中③治理后记者 陈剑 摄①②为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刘光 赵云涛

9月27日,记者第三次来到南陵县工山镇万安村,走近全国农田水利建管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中干渠。站在渠首向下望去,只见清澈的渠水随秋风荡漾,金黄色的稻田沿中干渠两侧形成一条丰产带。稻田旁,种粮大户张定亮喜滋滋地告诉记者:“5月底修好渠,接着就来了今年这场大旱,因为灌溉有保障,我地里的稻子不但没遭灾,还有希望增产。”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干渠综合治理工程是南陵县被确定为全国唯一农田水利建管体制改革试点县后,实施的第一个由农民“自选、自建、自管、自用”的小农水工程。一年多来,记者多次来到南陵县,并三访中干渠,试图深入了解此次改革。

谁决策:重修“当家渠” 农民来做主

今天的中干渠水清岸绿,很难想象,一年前这里还杂草丛生、淤塞严重。该渠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初,灌溉面积1983亩,供应21个村民组农业用水,是万安村的“当家渠”。80年代末,因年久失修、缺乏养护,中干渠逐渐淤塞,排灌功能日益衰退,通往田间地头的“最后一公里”出了问题。

“想修渠,没钱又没人。”万安村党总支书记李金球告诉记者,县里编报农田水利项目要根据上级计划的“大盘子”,基层没有自主权;而农村税费改革后,曾经对农田水利建设发挥巨大作用的义务工、积累工退出历史舞台,村民投工投劳数量大减;加上报批程序复杂,从申报到立项往往一等就是几年,村民对修渠渐渐不抱希望。

转机来自去年4月17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正式批复南陵县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投资和建管体制改革试点,探索“规划引领、集中投入、村民自建、民主管理、强化监管”的建管新机制。根据改革思路,农民能够自建的小农水项目不再实行招投标,而是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的方式民主推选,农民参与项目建设,获得相应报酬。消息传到首批试点的万安村,63岁的村民袁金龙有些不敢相信:“国家出钱给我们修水利,我们打工还能领工资?”

很快,老袁的疑问打消了。去年6月2日,万安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推选试点项目,并选举项目理事会。44位代表的一张张选票变成一笔一画的“正”字落在黑板上。最终,中干渠综合治理工程以绝对优势获胜,在村民中颇有威望的袁金龙走马上任,当选项目理事会会长。7位理事会成员成了带领村民修渠的“工头”,村两委退到幕后,成了项目 “监工”。在县水利部门的指导下,理事会将162.32万元的预算表送到村书记李金球的手上。“农民自己动手,肯定不比上面派来的施工队干得差!”袁金龙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

谁来建:个个是主人 人人是监理

今年5月28日上午8点,万安村里一派喜庆,200多位村民自发买来鞭炮,为新修的中干渠闸挂上了红绸。随着李金球一声令下:“开闸!”哗哗的流水在鞭炮和欢呼声中一泻而下。时隔20多年后,中干渠重新畅通无阻。

抚摸着乡亲们亲手修建的结实桥面,袁金龙告诉记者,过去9个月里,他们对原有的渠道清淤砌护,增设过水涵管,修筑了两座桥、三座节水闸。“你们猜花了多少钱?”他自豪地伸出一根手指:“一百万!”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由于精打细算,村民们将建设成本降低约38%。比如市场价400元一个立方的混凝土,村民按7包水泥、1400斤沙、2100斤石子的“配方”自己做,一个立方节省116元,整个工程2340个立方就节省约27万元。此外,村民将清出的淤泥压实用来垫路,搅拌机的电从村里接、水从塘里提……通过类似的“就地取材”又“抠”出15万元。村民劳务费结算后一看,实际建设资金比99.97万元的决算价格又省了9万多元。紧接着,村里通过“一事一议”,决定由村民筹资2万多元,两笔钱加在一起,增修了一条水泥路。   

村民成为建设主体,村两委则退身为监督主体,监管过程向村民全程公开。由于项目资金直达到村,村两委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审计流程只认发票。村书记李金球据此想了句宣传语:“个个是主人,人人是监理”。在他递过来的厚厚一摞发票上,记者看到,每张发票要有不少于三人的签字才能生效,上面还注明了比价单位和联系方式,以便核实。每一次采购都要先行公示,村民有权提出异议,并查看发票。

今年7月24日,中干渠项目顺利通过县相关部门的质量验收和资金审计,农民自建的小农水工程得到认可,总计47.37万元的劳务收入公示后,直接打进村民“一卡通”。验收顺利,李金球高兴之余,又愁起了工程管护问题,“渠修好了人人用,设施坏了没人问,不解决管的问题,中干渠还会原还原。”记者与老李相约,等到“管护难”问题有了破解之策,我们再来。

谁来管:确权到基层 划分“责任岗”

今年9月27日,记者三访中干渠,发现原本光秃秃的护坡上出现了一行整齐的新绿。72岁的村民叶长志蹲在渠旁,细心地栽着树苗。就在两天前,万安村再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专题讨论中干渠的管护问题。在同一块黑板上画“正”字,村民选出五位专职管护员,把管护责任定岗到人,当年生产队时干过水管员的叶长志正是其中一员。   

李金球告诉记者,这次改革将原本模糊不清的小农水产权界定给村集体,把工程管理的自主权交到村上,小农水管护问题头一回提上了村民代表大会。上级财政每年拿出2.5万元用于试点项目中干渠的后期管护,每个管护员一年能挣5000元。“5个人管中干渠能顾得过来,但加上全村的小农水管护就不够了。”(下转2版)

新闻推荐

军事日加强国防教育

10月18日,南陵县双...

南陵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陵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