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山坳里的现代“愚公”——记南陵县何湾镇龙山村党支部书记、主任胡太平

芜湖日报 2013-10-19 20:22 大字

图为胡太平和村民一起分拣丹皮。 记者 梅韬 摄

□本报记者 向陈宏

龙山,是一个山坳里的村落。曾经,这里因地处偏僻、交通闭塞而沦落为贫困村。然而,近十几年来,该村一步步走出了路不畅、灯不亮、水不通的困境,成了风景秀美、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是谁给龙山村带来了沧桑巨变?乡亲们说,是龙山的现代“愚公”——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胡太平。

今年54岁的胡太平,在大山沟里一干就是16年,书记、主任“一肩挑”也已十年。多年来,他凭着那股倔劲、韧劲和闯劲,让村民找到了出山路、喝上了自来水、用上了太阳能、甩掉了贫困帽……

山沟里掘路

从何湾镇丫山村至龙山村,约6公里山路;从龙山村至铜陵凤凰山村的盘山公路,约7公里。村民们说,这些路,是村支书带领大伙儿一里一里掘出来的。

在村民眼里,胡太平是能人。早年,当村民们还在抡起锄头在石缝中劳作时,他已经走出大山,利用当地特产“凤丹”资源,做起了药材营生,成为村里先富起来的人。

1996年4月,一场村委会选举彻底改变了胡太平的人生轨迹。在那次村委会改选上,他当选为村委会委员。面对村民的信赖,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经商的念头,死心塌地地做起了“村官”。

1999年,在村民“海选”中,他又以绝对高票获选村民委员会主任。2002年,在村支部党员大会上,他又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面对乡亲们饱含期待的目光,他在内心发誓:“一定要打通出山路,让村民走出大山。”

没有线路规划、没有施工队伍、没有项目资金……如何在这乱石密布的高山之上修建一条“天路”?不仅村民们疑惑,就连前来勘测的路桥专家们都苦笑连连。然而,胡太平没有退缩,不声不响地拉起由村干部和村民组成的施工队,悄无声息地进山筑路。

从此,每天天一亮,他便身着粗布衣,脚踏解放鞋,头戴旧草帽,肩扛大铁锤赶往工地。一杆风钻,一台压缩机,一根安全绳将自己吊在半山腰钻岩筑路,演绎着龙山新“愚公”的传奇。

“一次放炮炸山,爆破点附近有一辆车子没有及时开走,他冒着生命危险冲上去,掐灭雷管引线,避免了一场险情。”回忆修路期间遇到的一桩桩惊险事,村民张关新至今还心有余悸。他说:“由于过度劳累,胡太平几次累倒在工地上。”

寒来暑往,冬去春回,他把一切交给了大山。这一年,他没在自家地里干过一天农活,没过问家里一件杂事,没拿村里一分工钱。一条通往铜陵的盘山公路在龙山铺开。

“首战”告捷之后,村组通路再次摆上了议事日程。他努力争取项目,多方募集捐款,积极筹措资金。

十多年来,共投入资金345万元,先后修建4条水泥路3条砂石路,建成龙山村环形公路网,通车里程约20公里,缓解了山民出行难题。

石缝中找水

打通出山路,带领村民走出大山,了却了胡太平的一桩心愿。他满可以洗脚上岸,做几年“太平”村官,但他却一刻也闲不下来。总是习惯坐在地头和党员交谈,爬上山头听村民唠嗑。按照他的说法:“村官不是官,村官是村管,村里的事要管,村民的事要干。”

龙山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表水奇缺,当地村民饮水要翻越几座山去肩挑背扛,人畜用水更是困难。

上个世纪80年代,龙山村13个村民组陆续通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变电设施陈旧、通电线路老化、用电负荷加大,每到春节、炎夏、寒冬等用电高峰时节,经常发生供电故障。用水难,用电烦,是困扰山民的两大闹心事。

胡太平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当获悉新农村建设安全饮水工程和农村电网改造项目信息后,胡太平马不停蹄地赶到县城了解情况。

面对全体村民期待的眼神,胡太平掷地有声:“我们龙山村一定要和城里人一样,喝上自来水,用上放心电!”

(下转3版)

新闻推荐

“百日攻坚”促建设 幸福南陵展宏图

幸福闸工程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加紧建设。记者 梅韬 摄...

南陵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陵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