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首座基于3D打印技术的智能工厂建成投产 一年可生产出3000吨铸钢、铸铁件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孙娟 俞强)不久前,在繁昌经开区内,总投资2.5亿元的长三角首座基于3D打印技术的高端零部件铸造智能示范工厂拔地而起,共享智能铸造产业创新(安徽)中心如期建成并投入生产。
智能工厂主要由3D打印车间、熔炼车间和精整车间组成,依次完成砂芯模具的打印、铸件的熔炼浇注、冷却成型以及最终铸件的热处理、打磨、喷漆等。在3D打印车间,记者看到6台运作全程无噪音的3D打印机正依照全流程虚拟制造系统下发放的指令在自动工作,打印砂芯。“3D打印车间内70%的设备是由集团自主研发,目前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机器具有最好的精度打印,最高可达0.35毫米左右。一箱50吨的沙,6-8小时内即可打完,可打印4-8个大型的砂芯模具,生产效率很高。” 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安徽)中心综合部经理俞明昊介绍道。
进入熔炼车间,只见一个巨大的吸铁磁盘缓缓将料坑中的生铁吸起,沿着运送路径直接被送至电炉中,熔化成为1200℃以上的铁水,浇注到打印好的砂芯模具中。等待模具冷却后,就只剩最后一步的精整工作了。精整工作分为人工初检和实验室测试,人工初检主要是观察铸件有无毛边、裂痕等,实验室测试则是对铸件进行金相、拉伸、硬度等多维度的品质测试,在外观和品质都满足要求后,铸件模具便可进行交付。
据悉,安徽中心基于3D打印的高端零部件快速制造智能工厂,采用了3D打印、AGV、机器人、自动熔炼浇注、全流程虚拟制造、智能生产单元等领先的信息技术和生产设备,可实现最优工艺下的高效率、高质量生产,最短可实现3天砂型供货,7-15天铸件供货,传统铸造车间需要一周才能出品的模具,智能工厂一天便可生产出客户要求定制的模具,其3D打印和综合集成技术全球领先。“目前公司一年可生产出3000吨左右的铸钢件和铸铁件,预计2022年全年正式运行投产之后,可以达到年产值2.45亿元,实现增值税纳税收入2000万元左右。”俞明昊告诉记者。
下一步,共享智能铸造产业创新(安徽)中心有限公司将以“聚焦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加速推进制造向“智造”转化,以求早日完成产业转型升级和全生产流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并积极开展长三角客户的探索,争取与长三角优质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新闻推荐
推动“双招双引”一号工程提质增效 全市招商引资“互看互比” 观摩活动来繁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章雷)9月12日下午,2021年度全市招商引资“互看互比”第一次观摩活动最后一站来到繁昌,通过现场观摩交流,进...
繁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繁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