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后”党员王世田和“90后”党员王安颖: 携手筑起“红色堤坝”

大江晚报 2020-07-24 02:00 大字

7月22日上午,久雨的天忽然放晴,气温也由之前的20多度飙升到35度。“60后”老党员王世田在巡视完广冲寺水库后,在记录本上认真记下“10:33分,水位58.5米”。一旁的“90后”党员王安颖拿起铁锨,走上堤坝,他要看看水库边之前被水淹没的路段有没有淤泥堆积,会不会影响村民出行安全。

汛情以来,繁昌县峨山镇童坝村党员干部闻“汛”而动,在泥水里披星戴月,在河堤边争分夺秒,他们日夜坚守,从防疫战场转向防汛战场,用实际行动筑牢守护一方家园的“红色堤坝”。

“我年轻,我先上”

童坝村内有广冲寺、白果冲两座水库,四处地质灾害点,还有一口同心大塘。6月以来,随着降水不断增加,村里的防汛压力越来越大。作为村委会副主任,王安颖立刻召集村里的党员,成立防汛队,提前部署防汛工作。很快,100人的党员先锋队组织起来了。防汛队分为巡逻队、打桩队、救援队,他们分工协作,确保村里每一处重点地段都有专人巡查、看护。

村里的白果冲水库库容小、来水快。7月6日,突如其来的暴雨导致水库水位急剧升高。暴雨从上游带来的树枝、杂草附着在水库泄洪渠的钢丝网上,一时间水流受阻,大水漫过桥面、淹没农田,阻断道路,形势非常危急。面对险情,王安颖明白必须要下到堵塞处,依靠人工清理杂物才能疏通泄洪渠。然而此时水流湍急,一个不慎就会被卷入洪水,操作起来难度非常大。王安颖没有片刻犹豫:“我年轻,身手灵活,让我来!”他调配来一台挖掘机,爬进铲斗,让驾驶员利用挖掘机的手臂把他从桥上送到淤塞处。头上是如注的暴雨,脚下是滚滚洪水,手边是纠缠在钢丝网上的杂物,王安颖从晚上6点一直清理到9点半,终于将泄洪渠堵塞物清理干净,化解了险情。

7月15日,繁昌县荻港镇庆大圩的长江水位已超保证水位,防汛形势异常严峻。当天晚上,王安颖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民兵应急突击队,赶赴荻港镇庆大圩抗洪抢险。当时庆大圩水面已经和江埂齐平,王安颖和同去的民兵们装砂石、运沙袋、固子堤,从当天傍晚一直不停地干到第二天清晨,倾尽全力守护大堤安全。

王安颖是一名退伍军人,2012年在部队里曾参加过江苏抗洪。这次在庆大圩抢险,他觉得自己又体会了一次身穿戎装、奋勇向前的热血青春。

“我年长,有经验”

年轻的党员冲锋在前,童坝村的老党员们也积极发挥先锋作用。今年疫情期间,老党员们主动请战,负责在村子的各个出入口值守,守好童坝村的大门。年轻的党员们则做好疫情防控宣传、上门入户排查等工作,他们共同织起了一张严密的大网,守护童坝村一方安全。

这次汛情刚一开始,拥有25年党龄的王世田就主动当起了广冲寺水库巡逻员。7月6日以后,芜湖连日暴雨,他立即组织党员防汛小分队,24小时在广冲寺水库驻守,不间断巡堤。

68岁的王世田对这座水库的感情特别深。广冲寺水库建造于1958年,从孩提时代,王世田就经常在水库边玩耍。1972年水库扩建时,王世田又参加到扩建队伍中。从汛情初期在水库值守,到采访当天,王世田已经38天没有回家了。王世田的家就在水库的后面,距离值守点只有700米。值守点条件艰苦,王世田经常在电饭锅里热两个馒头,吃一点早上老伴送来的菜就是一餐。天气热,洗澡只能用热水壶烧点热水倒在盆子里凑合洗一下。虽然回家会舒服很多,但他觉得只有待在这里看着水库,“心里才踏实”。

在王世田等老党员的心里,他们和水库、和童坝村生活了大半辈子,风吹草动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今年6月初,根据从上游下来的水势,王世田和村里的老人就判断今年的“水大”,他说从那时起,他就一直在做着防汛准备。“我们年龄大了,但是生活经验比年轻人丰富。他们年轻人的干劲,再加上我们老党员的经验,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都要保证我们的家园平平安安。”

采访结束时,王安颖看看时间,距离晚上去荻港庆大圩参与抗洪救灾还有4个小时。这段时间,他要把村里的几处重要防汛点再跑一遍,如果有时间就眯一会。接下来的这个晚上,又将是个不眠之夜。

新闻推荐

闻“汛”而动抢大险

应繁昌县防汛指挥部的请求,7月17日上午,东部战区空军某预备役高炮旅官兵火速驰援孙村镇九连圩南埂段,在水利专家的指导下,参...

繁昌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繁昌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