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静寺:江东第二禅林

大江晚报 2019-02-15 01:00 大字

五华山隐静寺

五华山远景

五华山,原名隐静山,地处繁昌县平铺镇,方圆四平方公里,以“峰秀、水清、石怪、洞奇”著称,由碧宵峰、桂月峰、紫气峰、行道峰、鸣磬峰五座主峰以及凤凰峰、飞来峰等三座配峰组成,最高海拔289米。相传地藏菩萨化身金乔觉从小九华、三华山前往九华山途中,曾经途经于此,故又称五华山,且名气日隆,甚至超过了它的原名隐静山。

隐静山,也曾名五峰山。《乾隆太平府志》卷十四《古迹志·寺观附·繁昌县》有载:“隐静寺,在县东南三十里隐静山,一名五峰寺。刘宋(公元420-479年)杯渡禅师建,旧额‘江东第二禅林’。宋大中祥符间(公元1008-1016年),改普慧禅寺。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建阁,藏御书百二十轴,郭祥正记。又建单传阁,列三十五祖,何麒记。明洪武初改今名,后历有修葺,明末就圮。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僧真融等重建寺。有水、米、盐、酱池,创寺时诸物从中出。寺左太子坟,朝代未详。相传暹罗国(泰国旧名)王子瘗此。马鬣封存,蹋之声如洪钟。寺后有降魔塔,有御赐金经玉鸭碑。(《古今图书集成》第八百十四卷〈太平府部·祠庙考·寺观附·繁昌县〉《道光繁昌县志》卷之四〈营建志·寺观〉及民国版《南陵县志》亦录。)

这里的“暹罗国王子”,大约是指金乔觉。只是金乔觉不是暹罗人,而是新罗人。可以佐证的是《乾隆太平府志》卷十四〈古迹志·古树碑刻附〉:“隐静山桂,结花丹赤,与他种异。杯渡禅师每月夜趺坐其下。山有桂月峰以此。”“杯渡松在隐静寺门外,杯渡禅师取新罗(朝鲜古国名)五叶松实种之,旁种他松,径袤十里。”这里修正为新罗了。杯渡为何亲手种植新罗之五叶松呢?因为金乔觉吗?可是杯渡先于金乔觉,也或者杯渡因为是神僧,可以穿越时空。在佛教里也可以说得过去。因为新罗五叶松,我们可以找到五华山与金乔觉的联系了。何况还有“瘗此”的传说呢。

查《说文》知:“瘗,幽埋也。是埋葬的意思。”而最具权威性的道光《繁昌县志》卷十三〈人物志·仙释〉则否定金乔觉“瘗此”说:“杯渡神僧不知姓名,或曰西竺僧也。常乘大杯渡水,因而为号。在建康时惟荷一芦圌子(芦苇编制的园形盛谷器),更无余物。或掷于地,数十人举之不能得。尝欲之瓜步累足杯中,食顷达北岸。潮沟有朱文殊者奉佛法,渡多至其家。后以袈裟裹锡掷空,随所往卜胜地,至邑南隐静山止焉。当卓锡时,有牧童见为一鹤飞过。渡曰:‘与汝有缘,当嗣吾法。’其后继渡住山,称龙安法师。渡手创普惠禅寺,甲於江右。经始时,所需木、米、盐、酱悉出四池中,取用不竭。每夕趺坐,有磬声自然飘至,神异不可备述。元嘉三年(公元426年)渡卒,后人复见,渡如平时。本邑与江宁覆舟山皆传为渡瘞骨处。南唐(公元937-975年)追谥深慈妙用大师。宋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以水旱祈祷有应,改赐慧严禅师。今寺前新罗五叶松,犹传杯渡手植。变成杯渡‘瘗此’了。只新罗五叶松不变。”

杯渡亲植之新罗五叶松是很有名气的,它是隐静山的一个文化符号,也为盛唐诗人李白所喜。其《送通禅师还南陵隐静寺》云:“我闻隐静寺,山水多奇踪。岩种朗公橘,门深杯渡松。道人制猛虎,振锡还孤峰。他日南陵下,相期谷口逢。”很显然,这里的“杯渡松”说的就是杯渡亲植的新罗五叶松。后来宋代诗人张伯玉写有诗《隐静山》:“高士浮杯来,投锡顿清绝。到今千丈松,闲伴五峰雪。凌烟孤鹤起,向晚啼猿歇。不见纤尘飞,寒泉湛明月。”只要是写隐静山的,都是要说杯渡,也要说杯渡和他的五叶松的。

在三华山那儿是听说有金乔觉的大脚印的,只是没有见到。而在五华山,却有真实的大脚印在。是金乔觉的吗?说也奇怪,在南陵丫山,也有关于金乔觉大脚印的传说,为什么都和他那双脚有关呢?

五华山历史底蕴丰厚,位于山腰的隐静寺始建于晋代,距今已有1800许年的历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作为佛教道场,在我国南传佛教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崇高的地位,被佛教界和民间奉为“江东第二禅林”,也是古繁昌十景之一,香火旺盛。至今,每逢地藏、观音菩萨的生日和圆寂日等佛事活动,朝山拜佛的香客仍络绎不绝。而李白、梅尧臣、苏轼、米芾、张孝祥、范成大等一大批文人骚客留下的诸多名篇佳作,更给五华山优美之自然风景、浓郁之佛教氛围增添了璀璨的人文色彩。有人说,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里就有隐静寺。

本文选自《芜湖史话》

新闻推荐

就业不用去远方 家乡就有好“饭碗”

2月10日正月初六,繁昌县、芜湖县、南陵县分别举行春季人才招聘会。记者在繁昌县人才招聘会现场了解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繁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繁昌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