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糕 江南的温暖滋味

大江晚报 2018-09-21 01:08 大字

捧着热气腾腾的梅花糕,一边呵气吹凉,一边轻轻地咬上一小口,这股暖暖的甜蜜,似乎能直达心间。

马上中秋了,天气转凉,街头的梅花糕铺子又火热起来。对芜湖人来说,这种形似梅花,有着酥脆外皮、饱满馅料,面粉与豆沙简单融合的小吃,是童年里的温暖回忆。偶然间怀念起它的味道,想解一解馋,便在街头寻来找去。

街头难觅梅花糕

“想吃梅花糕了,请问芜湖哪里有卖……”在一个本地的热门微博上,有吃客这样问道,点开评论——“刚买,在德胜广场”“星隆小吃街”“融汇东门凉粉有”“小中和路”“繁昌三元井路口,味道杠杠的”……网友们这一搜罗,几乎芜湖城内现有的梅花糕铺子,都被“挖”了出来。但按图索骥地找,也有一些被网友点名的铺子,在近些年没了踪影,如“小中和路”那家,街坊便说很久都没见着了。

走街串巷,继续寻找,在融汇中江广场边的公安街“柳暗花明”——街角一家凉粉店的外头,一个不起眼的三轮车映入眼帘,车上的招牌写着“梅花糕”三个大字,一位中年男子正擦拭着炉具。摊主姓叶,今年40来岁,和父亲一起经营这家位于闹市区的小吃店,店里既卖传统的凉粉、酒酿、赤豆糊,也有江南人爱的梅花糕。“梅花糕不用多介绍,是芜湖人就知道”,叶师傅说,在他小时候,梅花糕在芜湖十分常见,他总在老弋江桥那买着吃,当时有甜的豆沙馅,还有咸的猪肉馅,可如今做梅花糕生意却蛮“孤独”,这周边一带也难找到第二家店。

“小孩不愿意干,老人又干不动,一些老摊主生活条件好了,也不愿意摆了”,叶师傅说,梅花糕制作看似简单,却是个力气活,因为每做一锅,就要抬起大约50斤重的金属模具,慢慢旋转制作面皮,相当不易。12年前,正是看到市场上梅花糕越来越少,对这味小吃又颇有感情的他,便向老师傅学艺卖起来,小摊铺四处兜兜转转,最后在公安街口固定下来。

依旧是童年的味道

临近中午,叶师傅摊上的食客并不多,因为多数人喜欢把梅花糕当作“下午茶”,但只要有一个顾客来买,叶师傅都会做上满满一炉,“一炉19个,人多的时候一分钟就可以卖掉”。做梅花糕的过程很有趣,食客在一旁等着,并不觉得等待是焦急的,反而看得有滋有味。

炉具先点着火,叶师傅将面浆舀进一个小茶壶中,用刷子蘸油,将模具的每个孔涂抹一遍,拿起壶子依次倒入面浆,大约只倒半孔的样子,随后他大力抬起模具,缓缓地转动,使面浆均匀地挂在模具壁上,“制成一张薄点的皮,皮薄馅多的梅花糕才好吃。”接着,他往每个孔里放入熬制了六七个小时的红豆沙,面儿上再盖上一层面浆,撒上白糖、红枣、水子、红绿丝,最后盖上一张大饼状的“锅盖”,不出十分钟,梅花糕就熟了。

掀开盖子,白胖胖的梅花糕一个紧挨着一个,散发着诱人香气。叶师傅拿着小铲,将粘连的面皮切断,用签子将一只只梅花糕挑出,递到食客手上。尝一口,你的味蕾似乎瞬间恢复了记忆,童年的美好感觉又回来了。带着韧劲儿的面皮香香的,包裹着豆沙甜而不腻,热乎乎的夹馅儿,软绵的口感,加上糯糯的水子和着红枣的香气,一口咬下去,释放出原始而又淳朴的美味。这样一份可口可心的美食,你动心吗?

记者 康丽 文 梅韬 摄

新闻推荐

警徽闪耀映丹心——记繁昌县公安局副局长徐泽群

记繁昌县公安局副局长徐泽群

繁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繁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