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木器厂: 曾为人民大会堂做沙发
○木器厂老工人聂广有、严传林、孙贤启、王诗荣、朱广源、孙余正(从左至右) ○木器厂产品获奖证书 ○为人民大会堂安徽厅制作的椅子 ○合肥木器厂的部分产品
在老合肥人的记忆中,建于上世纪50年代、盛于80年代的合肥木器厂是挥之不去的。它不仅是当时安徽省仅有的两家家具厂之一,而且产品连获全国大奖,更重要的是,人民大会堂安徽厅的沙发、椅子等家具就出自这个厂。
第一个生产沙发的企业
关于合肥木器厂的前身,据木器厂聂广有、严传林、孙贤启、王诗荣、朱广源、孙余正等一些老工人回忆,是1952年左右从政府接收的解放前一位资本家的木器行兴建起来的;1954年秋正式扩建为木器厂,初址在繁昌路中段;1955年上海内迁一模型厂与其合并,改名为地方国营木器厂。1956年迁往三里街天长北路,开始了大规模的生产。
据聂广有、严传林等这些均七八十岁的老工人说,早期的木器厂主要生产桌、椅、床架几个品种。上世纪50年代末,产品发展到13种。1959年,开始生产沙发,是安徽省第一个专业生产沙发的厂家。而在当时,安徽全省仅有两家专门生产家具的国有企业。60年代中期,木器厂开始承做省、市宾馆、饭店家具,生产初具规模;在这期间,还研制生产了各种柜式、板式、组合式以及凸凹式、捷克式套装家具和坦克式、航空式、组合多用沙发等新产品;并开发了宾馆家具、书房家具、办公家具,以及各种软件家具。“当然那时最受市民欢迎的还是我们做的梳妆台、书橱、衣架、写字台、西服柜等产品。”一些老工人说。
到了改革开放的1978年,合肥木器厂开始试制套装家具,并投入批量生产;而早在1982年,合肥木器厂的产品就销往美国了,成为合肥市较早出口产品的企业之一。而当时厂区面积已达4.3万平方米,厂房面积有2万平方米,专用设备100多台。“1986年左右,我们厂产品已发展到桌椅、柜橱、书架、床、软垫和沙发5个大类计300多个品种,可为家庭、机关、院校、高级宾馆等生产各种花色的家具和各式沙发。”老工人的说法印证了当时的一组数据:上世纪80年代,合肥木器厂年产各式家具2.61万件,销售总额296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253万元。
“除了沙发、桌椅等家具外,我们厂还做过刨花板、炮弹箱、防火门和扇子等与木器相关的一些产品。虽然不是主业,有的生产时间也不长,但我们研制生产起来都是很认真的。”老工人告诉我们,“比如,为了做好折叠扇,厂里还专门派技术员去外地学习了一个多月。”
曾为人民大会堂做家具
因为上海一模型厂的并入,合肥木器厂获得了来自上海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指导,再加上工人们自身的努力,因此生产出来的家具有模有样,不但屡获大奖,而且质量非常好,几十年不坏,“我们家至今还在用木器厂上世纪80年代生产的橱柜、书架、壁橱等家具,质量非常好,没有什么问题。”采访中,不少老工人都这样说道。并且还拿出了当年一些产品获奖证书的照片:双人中级床获1982年华东地区家具质量评比第二名;双梅牌80-13型中级套装家具获1983年省优质产品、全国木家具质量评比第五名;双梅牌81-14型普套家具获1985年省木家具质量评比第一名、全国木家具质量评比三等奖……
当然,最让合肥木器厂自豪的是,他们还制作了人民大会堂安徽厅的沙发、椅子等家具。1959年人民大会堂建成,各大省厅都要配备一些沙发、椅子等家具。安徽厅的家具当时就由省委主要领导指定合肥木器厂来做。厂里要制作100件沙发、椅子及茶几等,工期十分紧张。特别是当时厂里的油漆工才几十人,光油漆这些家具就要好长时间。于是这些油漆工同时开工,加班加点,紧赶慢赶,花了足足一个多星期才漆好这批家具。这批家具在结构上,兼收并蓄了传统家具工于雕刻和现代家具线条明快的优点,在装饰上,把仿古家具的古木色与现代家具的冷色融为一体,造型古朴庄重,清秀典雅。相关领导看了后很是满意。而且,合肥木器厂还为这批产品提供了优质的售后服务,到上世纪90年代,厂里每隔两三年便会派工人去人民大会堂对安徽厅的家具进行检查维修。
除此之外,合肥木器厂还为许多重要人物做过家具。例如,为领导人专用火车车厢制作全套座椅;专门为一位高个者定做了一张大床,解决了多年没有合适的床睡觉的问题;1988年还为实现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突破的奥运会冠军许海峰制作了一套家具。
“一票难求”好产品
因为质量好,又获奖无数,合肥木器厂渐渐有了名气,当然也引来了不少客商。据老工人回忆,就有一位香港商人慕名想找木器厂定做百余张折叠沙滩椅,从材料到工艺要求都非常高。木器厂一开始不想接下这个生意,无奈这个商人非常有耐心,前前后后足足联系了一个月,木器厂才答应下来。因为这位商人要求木材光洁纯净,不能有结疤,而且不能延误工期。于是厂里就进口上等木材,精挑细选,认真制作;更是在约定日期前几天通宵赶工,终于在约定日当天早晨将百余张折叠沙滩椅送往码头。香港商人收货后非常满意。1990年9月28日,外国商人也慕名来到木器厂进行考察研究,想要与木器厂进行合作。
如此高质量的产品自然受到了人们的青睐,纷纷想从合肥木器厂购置一套家具。然而在计划经济时代,物资匮乏,人们买任何东西都是凭票,木器厂的家具票更是一票难求。所以那时候木器厂的工人最“苦恼”的一件事就是,时常有熟人找他们要“走后门”买家具。但哪那么能容易买到呢,于是不少人想出了一个“以物换物”的办法:冰箱厂的用冰箱票换家具,电风扇厂的用电风扇票换家具,有用灯泡票换方桌的。总之,不少人用尽一切方法都想买到木器厂的家具。
如今,合肥木器厂虽然已经不复存在,工厂的样貌、内在环境、操作流程我们也已经见识不到了,但通过在工厂里工作过的老工人们、还依然在使用的家具,照样向我们诉说着合肥木器厂曾经的荣耀和辉煌。□孙余正 聂广有 等/口述 赵寿珍 彭峰 程堂义/文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赵丹丹)7月11日,副市长、峨溪河市级河长桑宝庆率协助单位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和市水务局、市河长办等相关负责人,...
繁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繁昌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