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春秋兽面纹大鼎

安徽日报 2014-02-14 23:03 大字

■ 吴珊珊

近些年来,在铜陵地区先后出土了20多件不同形制,大小各异的青铜鼎,其中最突出的代表就是现收藏于铜陵市博物馆的春秋兽面纹大鼎。

鼎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重器,主要用于烹煮肉食和祭祀。由于商周时期严格的列鼎制度,鼎成了“明尊卑,别上下”的权力标志。按周代礼记中规定,当时有一套比较严格的用鼎制度,实行鼎簋配套组合,即: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因此,鼎成为当时青铜器中最重要的礼器之一。

这件大鼎1981年出土于铜陵市的钟鸣镇。该鼎通高为51厘米,口径44厘米,敞口平沿,方唇鼓腹,沿上双立耳外侈,三蹄足。腹部雕饰兽面纹一周,共三组,中间用扉棱间隔,足膝部有两道箍形圈饰。造型上因鼎腹较浅,设计者有意加长口沿立耳,将蹄足微收,增加了器物的稳定感和均衡感。

全器形体大气凝重,雕饰线条粗犷简炼,风格豪犷朴素,实为南方青铜器中难得的重器。鼎腹部三组兽面纹饰均以蝶形扉棱为基线,突出了兽面的双目,实际上是将饕餮纹变形夸张,更加显出器物的肃然威严。饕餮是一种神话动物,传说是一种贪得无厌的野兽,饕餮纹象征着神权和力量。这种带有浓郁神秘色彩的青铜纹饰,代表着人类社会从原始的愚昧状态向文明过渡的一种艺术特征。

说起这件大鼎的来历,还有一段趣话。1981年的一天,原铜陵市文联一位老干部去市废品公司办事,偶然在装车待运的废铜烂铁中发现了这件大鼎。出于对历史文化的热爱,他意识到这可能是件文物,一打听,原来是废品站从钟鸣镇农民手中收购来的,准备运往上海冶炼厂。他忙打电话给市文化局派人前来鉴定,才使得这件珍贵的青铜器免于熔毁的厄运。更巧的是,1979年在钟鸣出土了一件形制纹饰、大小都十分接近的兽面纹大鼎,被当地农民卖到邻县繁昌的一个废品收购站。后被繁昌县文管所得知保护下来。1986年,这一对有着共同遭遇的大鼎双双选送到北京参加 “全国拣选文物精品展览”,成为文博界轰动一时的佳话。1995年5月,铜陵市政府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展示和宣传在铜都悠久的铜文化历史,特拨款仿铸了这件兽面纹大鼎赠送给安徽大学,取其“昌盛鼎立”之意,以祝愿安大早日跨入国家“211”工程。 2仿铸的铜鼎高1.5米,口径1.2米,净重1.7吨,矗立在“中国红”花岗岩基座上,整个雕塑庄重威严,气势恢宏,成为安大主楼广场上的一大景观。另外,在铜陵市城市雕塑中的商周青铜壁和山水之门中都仿铸了这件春秋兽面纹大鼎,寓意着铜都三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

新闻推荐

裸露山体披绿装

7月8日,在繁昌县峨山头废弃矿山治理现场,工人正在给植被喷水。在这座曾经是荒山的岩石上,如今已长出了绿色树苗。据了解,繁昌县从2013年起采取喷播复绿技术,持续为废弃矿山修复 “创伤”,让裸露的山体...

繁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繁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春秋兽面纹大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