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清明 别样的风景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小朋友将扫墓当成一次踏青春游,年轻人在网络上发明了虚拟鲜花蜡烛等新的祭奠方式,而中老年人则早早准备好了清明祭祀的必备用品……清明节,人们不仅表达对逝者的缅怀,更多的是生者之间的相聚,如何让清明节过得别样,让人能体会到故人的去世而活在当下的人不逝去,才是清明节真正的真谛所在。
民俗专家说,老芜湖的清明习俗包括祭祖扫墓、放风筝、插柳、踏青、互赠鲥鱼等近十种,可是现在的年轻人只知祭扫、踏青,对其他的民俗习惯都不甚了解,怎样让这些珍贵的文化传统有所取舍地传承下去,是每一个现代人必须思考的问题……
清明节,不仅仅是扫墓
“清明节小长假约上三五好友一道去郊外踏青、游玩,也别有一番滋味。”安徽师范大学学生温馨是一名大二学生,对于清明节的理解,在她看来等同于“放假”。“寝室中的四个人,对于清明节的三天假期,早已经安排好节目。有两个计划骑脚踏车去天门山,我和另外一位室友还有班上几位同学准备去浙江和上海两日游。”她说大一时大伙都是新生且都是安徽本地人,清明三天假期都早早收拾好行李回家扫墓,现在大二了,她们已经习惯了学校的生活,也有了自己的交际圈,难得有三天假期,都搭伙外出游玩,一来能放松身心,二来可以增进同学间的友谊,三来拓宽眼界,何乐不为。
吴先生清明节当日带着家人自驾游去了繁昌县马仁山,景区游玩的项目很丰富,上午爬爬山,中午在农家乐吃农家菜,下午去繁昌博物馆了解下新石器古文化,足够好好玩一天的。
“好多风筝啊!”清明前夕,赭山公园的上空放飞了五颜六色的风筝,很多踏青的年轻人仰望天空,发出一片赞叹。“知道清明节为什么要放风筝吗?”面对记者的提问,这些年轻人却无一例外地摇了摇头,一脸茫然。 记者又采访了几位“80后”“90后”,其中大部分年轻人都对清明的传统活动和传统饮食知之甚少。“我不知道,还是问年纪大点的人吧。”22岁的张小姐回答说她眼中的清明节就是国家法定假日,除了上坟烧纸就是可以出去旅游踏青,对于其背后还有什么其他的传统意义不太清楚。
一位正在晨练的郭女士告诉记者,年轻时她下乡插队时在乡下待过几年,谈起清明节习俗,还能说出好几样。“小时候过清明节,大人上坟回来都不开火做饭,头天煮好鸡蛋,清明这天就吃鸡蛋,说是‘寒食\’。小孩子上树折了柳条插在大门上,还去场院里放风筝、斗鸡。”郭女士说,清明这天,乡下的妇女们不用做饭,还可以出去采摘、踏春,“自从回到城里就再也没这些活动了,就是烧个纸,也没地方折柳条了。”在不远处的草坪上,几个木制的秋千架座无虚席,不过,几乎没有人会将荡秋千和清明传统活动联想到一起。
文化传承,重要的是感恩思源
说起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常年从事民俗研究的民俗学专家茆耕茹最有发言权,一张口就说出了一连串的清明习俗,包括祭祖扫墓、放风筝、插柳、踏青、互赠鲥鱼等近十种。
“就拿插柳来说,广义的插柳指的就是种树,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大地回暖,万物复苏,而柳树是树木中发芽最早的,所以古人会在清明这个节气里插柳种树。”茆老回忆说,他小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门环上插上柳枝,爱美的年轻姑娘还把柳枝簪在发髻上。“解放前,还把清明定为法定的植树节。记得那时候我上五年级,老师给我们小孩子一人发一棵小树苗到赭山去种,可是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插柳是什么了,除了祭祖扫墓,其他的活动基本上都停止了。”
扫墓始终是清明节的重头戏。茆老说,从前每逢清明,一家老小就会去扫墓祭祖。那时候是讲究人丁兴旺多子多福,老大和老幺经常相差个十几岁,“摇车里的爷爷拄拐杖的孙子”是很寻常见的事情。“平常都不是很讲究辈分的,但是到了清明那一天却是非常讲究长幼有序。到了祖坟第一件事情不是烧纸,而是按照辈分、岁数排好顺序。”他还强调,清明节让一代代人懂得感恩,懂得孝道的重要,以及更珍惜自己和身边活着的亲人。感恩思源在清明文化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总觉得现在的清明扫墓还是反思少了点,以前我们不是简单烧完纸就回去了,做晚辈的往往还得听长辈在坟前诉说家族史,这是一种追根溯源,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 本刊记者 彭璐 奚璟/文
新闻推荐
本刊讯 今年2月以来,繁昌警方深入开展禁赌专项打击行动,不断向涉赌违法行为发起攻势,截止4月,全县破获赌博刑事案件2起,受理查处行政案件42起,移送起诉15人、行政拘留21...
繁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繁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