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富平银沟遗址有望揭开鼎州窑之谜被确认为唐宋时北方重要制瓷窑场遗址,或将改写“中国陶瓷史”

华商报 2016-03-24 15:35 大字

富平银沟遗址出土的白釉瓷碗

富平银沟遗址出土的青釉印花碗

华商报讯(记者 张小刚)经过4年多对富平银沟遗址的勘探,近日,省文物局确认该遗址为唐中晚期至北宋时期中国北方非常重要的制瓷窑场遗址,这一考古成果或将改变“中国陶瓷史”。

发现窑炉318座、墓葬88座

华商报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2012年至今,考古人员对富平县银沟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发掘。

银沟村是银沟遗址分布的中心区,区域内遗迹、遗物、文化层堆积丰富,遗迹现象明显,由中心向外逐渐扩散减少。考古人员根据遗迹的分布,确认银沟遗址的范围为东至郭窑村东侧、旧北社村西南,北至西俭村北侧,西至沟鱼村、华东村,南至陈家店村、银沟村南,遗址总面积达2.3平方公里。

据介绍,目前,考古人员已确认银沟遗址内遗存有古城遗迹、古窑炉遗迹、古墓葬遗迹等。在文物调查过程中,采(征)集到瓷、陶、石等质地各类型标本980件,其中瓷器863件,包括青瓷648件、白瓷87件、黑瓷66件、茶叶末釉瓷19件、浅黄色瓷5件、酱色瓷9件、灰色瓷2件、彩色瓷2件、素烧瓷25件。

文物勘探过程中共发现各类遗迹1910处,其中窑炉318座、古代墓葬88座,大部分为汉唐时期墓葬。

运用二元配方技术 比景德镇早近300年

考古认为,富平的窑工从五代时期已分别掌握了胎、釉的二元,包括二元以上配方技术。这项技术比景德镇窑运用二元配方技术(元代)早了近300年。考古人员还发现,该窑场曾同时生产青瓷、黑瓷、白瓷和青白瓷,以青白瓷水平最高。在该窑场发现之处还发现瓷土,这与中国唐宋时期窑场设立在原料产地的习惯相符。

从工艺学的角度分析,该遗址出土的标本,不论是青瓷还是白瓷,胎薄、均匀,圈足十分规矩。器型丰富、规整,说明工具、模具水平高超,辘轳车精度高。特别是一类青白瓷,胎体细腻,瓷化程度整体较高。其透明度、胎体之白度、强度、烧成温度等均已达到明代景德镇窑的最高水平。特别是白瓷、青白瓷的技术水平属当时最先进的水平,这在中国陶瓷史上是罕见的。

鼎州窑是唐代著名的青瓷窑场,最早见于陆羽《茶经》:“碗:越州上,鼎州、婺州次;岳州上,寿州、洪州次。”这段文字中的几个地名都指的是窑址名,至目前,除了鼎州窑以外的其他几个窑址都被找到,唯独鼎州窑在哪里尚是个谜。

考古专家认为,通过科学考古研究探讨文献记载中的唐代“鼎州窑”与富平银沟遗址的关系,有望揭开尘封千年的“鼎州窑”之谜。考古人员表示,“鼎州窑”的解密是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大事,或将改写“中国陶瓷史”。

富平具有制各类瓷种所需原材料

据了解,此次陕西省文物勘探有限公司会同浙江大学文物保护与鉴定中心等单位,采用科技考古的方法对银沟遗址陶瓷标本进行测试,对制瓷工艺开展研究,并利用科技手段对陶瓷标本进行断源、断代,确认银沟遗址是唐中晚期至北宋时期中国北方非常重要的制瓷窑场遗址,银沟遗址出土的瓷片标本具有唐末—北宋早期的文化特点。该遗址出土的实物标本无论是白瓷、青白瓷还是青瓷、黑瓷,其原料都可以就地取材,这里具有制造各类瓷种所必需的全部原材料。

参加此次银沟遗址考古的陕西省文物勘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建彬介绍,目前对银沟遗址的考古还停在中期阶段,随着考古的进一步推进,有望得出更加丰富的考古成果。“银沟遗址一是发现古窑炉的数量多,二是瓷器标本精美,三是发现时代比较早。”陈建彬说,考古证明,富平银沟在唐五代时已是最重要的制陶地,其工艺之先进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新闻推荐

陕西红星美羚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召开羊乳产业质量提升现场会

5月20日,陕西红星美羚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召开羊乳产业质量提升现场会,这是陕西省质检院联合富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贯彻落实省局“双百”活动部署要求,精准服务企业的有力措施。陕西省质量技术...

富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富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