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的壮丽凯歌 —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发展纪实
□刘思兰 谷荃红 王海宁 宋运利 黄娜
栉风沐雨创辉煌,激情奋楫逐浪高。高楼巍巍,见证着高新区这片热土近三十年的沧桑巨变;机器轰鸣,聆听着高新人阔步迈向新时代的铿锵足音。回眸建区28年,筚路蓝缕,弦歌不断,砥砺前行,奋发有为,威海火炬高新区创新基因澎湃激荡,谱写了一曲高质量发展的壮丽凯歌。
■经济发展
加速步入发展快车道
从一片荒滩到一个新区,从零基础到跻身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自1991年建区以来,高新区始终坚守“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在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指引下,威海高新区立足自身实际,提出了目标坚定、路径清晰的“563”战略,企业升级、园区建设、项目招引、平台集聚等全面开花,全区经济加速步入快车道。
数据最能显示高新区一路成长壮大的足迹。截至2018年底,高新区累计实现GDP2710亿元,年均增长20%,2018年GDP总量是1991年的137倍。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8238亿元,年均增长26.2%,2017年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2018年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是1991年的535倍。实现工业利润总额679亿元,年均增长25.3%,2018年工业利润总额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是1991年的444倍。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851亿元,年均增长20.1%,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是1991年的139倍。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235亿元,年均增长23.7%,2018年是1991年的309倍。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70亿美元,年均增长27%,2018年是1991年的641倍。实现外贸出口总额317.8亿美元,年均增长25.8%,2018年是1991年的486倍。实现实际到账外资27.8亿美元,2018年突破2亿美元,自建区以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数量到质量的提升。全区境外投资项目累计达到58个,境外投资达到11.52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11.5亿美元,累计外派劳务人数2.8万人次。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不足40%,到突破80%。RD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从不足1%,到突破6%。
成绩的取得缘于高新区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执着追求,对高新技术企业持之以恒的培育。
2018年,光威复材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成为高新区第4家获此殊荣的企业,并同时获批山东省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培育,为全市唯一一家,这是高新区长期以来聚焦聚力实体经济发展这一新旧动能转换着力点的成果体现。近几年,高新区按照“百千亿级企业快速发展、骨干企业全面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提档升级”的思路,对不同企业加快实施“梯次培育”,持之以恒地提供一企一策、定期走访、量身定制服务,全面提升企业发展层级。
截至2018年底,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3家,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57家,其中过50亿元4家,过百亿元3家、占全市的75%,形成了梯次成长的良性循环。纳税过千万元工业企业26家,过亿元4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13家,占全市的28.3%。国家瞪羚企业6家,占全市50%。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级2家、占全市40%,省级2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4家。98家企业入库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占全市的2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8.3%。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件、中国名牌产品5个、中国质量奖提名奖1个;山东省名牌产品53个、山东省服务名牌12个、山东省省长质量奖2个、威海市市长质量奖6个。区内企业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37项、行业标准81项。市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达到14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家、市级10家。
长期以来,高新区把对企业的发展服务覆盖到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管理等各要素,细化到税费、住房、用工、教育、医疗、行政审批等各环节,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在高新区“引智强企”工程的推动下,优质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目前,有98家企业列入山东省2018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17家,区域股权市场挂牌企业17家。6家企业获得山东省名牌产品,4家企业获得山东省服务名牌。全区7家企业获批省级云服务商,106家企业获得省级企业上云注册。
■招商引资
高端项目“繁花盛开”
大项目好项目是产业发展的脊梁。威海高新区按照精准招商的思路,紧紧抓住双招双引这条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坚定不移走“产业招商、专业招商、全员服务”的路子。在产业招商上,围绕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五大产业集群,开展主导产业补链式招商、新兴产业造链式招商。在专业招商上,取消镇街等非经济部门的招商任务,依托商务、经发、科技三驾马车开展专业招商,其中商务局牵头抓总、侧重引进外资项目,经发局侧重现有企业对外战略合作,科技局侧重产学研合作、加快成果转化。在全员服务上,全区各部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项目建设的“牛鼻子”主动搞好配套服务,在征地拆迁、人才就业、政策保障、设施配套等领域提供贴身服务,用精细、专业、高效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威海高新人以敢为天下先的进取精神、“拆解八千零部件”的专业精神、“一竿子插到底”的执着精神和“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拼搏精神,攀高追新,全区招商引资质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截至2018年底,高新区累计存量外商投资企业248家。来高新区投资的世界500强公司及知名跨国企业包括美国惠普、韩国三星、日本伊藤忠、日本三菱电机、美国美敦力、日本日机装、日本泰尔茂、新加坡柏盛等诸多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企业。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高新区围绕世界500强美国惠普公司,引进了5个过亿美元的供应链项目,总投资达12.4亿美元,其中全球“财富500强”美国捷普公司投资的捷普威海基地项目,是山东首届儒商大会上唯一一个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见证签约的项目,惠普产业链招商成为山东省招商引资的经典范例,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
■产业园区
支撑经济跨越发展
产业园区是项目集聚发展的载体。为构建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高新区把专业园区建设作为强化科技引领、实施工业倍增“563”战略的重要载体,自2015年起开始着力打造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园、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产业园两大园区。园区按照“发展差异化、产业集群化、园区专业化”的思路建设,走高投入、高产出的路子,建设集研发、孵化、加速、检测、产业化等功能于一体,公寓、餐厅、商场、学校、休闲等配套齐全的现代化专业园区。
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园总面积18平方公里,承载千亿级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有龙头、有平台、有基金、有项目、有政策“4.0”现代园区标准,按照“园区共建、平台共用、设施共享”的模式打造,2018年9月获批国家(医疗器械)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是医疗器械领域国家唯一示范基地。威高集团等龙头企业膨胀发展,中威北化、纽普生物等30余个总投资50多亿元的项目纷纷入驻,汇聚了山东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山东省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检验中心等创新平台。由政府平台融资、以国际标准设计建设了40万平方米的专业科技园,为入驻企业提供厂房定制、租售灵活、拎包入驻服务,项目入驻率达93%。整个园区建成后,各类建筑面积将达到500万平方米,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以上,成为国内领先的医疗器械产业园区。
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产业园总面积10平方公里,以“科技引领,核芯制造,打造‘中国制造2025’示范基地”为总定位,主要发展电子信息、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和海工装备等高技术产业,被确定为工信部“中国制造2025”示范园区。园区正着力打造总投资30亿元、占地6000亩的全球激光打印机基地,推动惠普公司整合全球激光打印机产能。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建设23万平方米双创示范基地,为入驻企业提供厂房定制、租售灵活、拎包入驻服务,项目入驻率达90%。整个园区建成后,各类建筑面积将达到400万平方米,其中惠普全球激光打印机基地将形成A3智能复合机200万台、A4激光打印机1500万台的产业规模,成为全球激光打印机产能第一、技术水平第一的新高地。
■创新体系
激活产业“一池春水”
高端平台是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器。威海高新区从规划园区建设时,就同步考量高端平台的引进,支撑入驻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目前,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两大千亿级产业园区,依托工信部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三大平台,正在着力打造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集聚整合与产业紧密相关的高端创新平台,构建起“1+3+N”的创新格局,发挥辐射全市、全省的带动作用。工信部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获批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引进了中国电子信息联合会(山东)研究院、可信计算研究中心等13个高端平台,成立了12家实体企业;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成立了机器人与先进装备技术、中欧膜技术等6个研究院,组建了12家实体企业;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建立了医学影像研发中心、体外诊断研发中心等6个技术创新平台,启动了心脏起搏器、手术机器人等11个项目,“一中心、三平台”成为威海“千里海岸线、一条创新链”的龙头和灯塔。
截至2018年底,高新区依托“一中心、三平台”引进设立研发创新机构、实体企业60多个。全区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为15.8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的6.25%。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入选国家科技资源支撑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升级特色载体。在全省自主创新示范区量化考评中,三年总成绩名列第一。
“高校院所育苗—政府孵化加速—企业园区产业化”孵化体系也逐步完善,孵化面积突破80万平方米。目前,全区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国家级众创空间4家,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1家,在孵企业突破600家。玛伽山校友科技孵化器、高新医疗器械专业孵化器、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通过省级孵化器备案,山大文芯众创空间通过省级众创空间备案,威高创新梦工场正在申报国家医疗器械专业化众创空间。
截至目前,全区共拥有国家级企业研发平台12家、省级70家、市级109家。累计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1685项,其中,实施国家火炬计划75项。累计申请专利16023件,其中发明专利6335件。区内拥有威高医用高分子、新北洋2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威海万丰镁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14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山东大正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等18家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人才强区
助力区域蓄势崛起
人才是第一资源。在科技部发布的《2018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名单》中,高新区成功入列32家“2018年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仅有三个国家级高新区入选。
近年来,高新区深入贯彻“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思想,坚持“科技+人才”双轮驱动,立足五大主导产业,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多管齐下、引育并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招才引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充分发挥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主阵地、人才培育主战场的作用,通过“产业园区聚人才、科技项目带人才、创新竞赛招人才、优化政策留人才”模式,放眼全球招揽人才。
高新区启动建设了2.8万平方米的院士创新园,集聚外籍专家80多人;成功举办了“英创会”“香港创业青年内地行”等人才交流活动,以及威高杯、北洋杯、光威杯等国家级创新赛事,引进各类“高精尖缺”人才300多名;制定出台了最具吸引力的科技、人才“十七条”新政,涵盖了各重点领域和不同人才群体的发展需求,进一步提升了区域人才政策竞争力。
截至目前,全区共拥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00余人,其中,国家级人才工程专家5人,泰山系列人才30人,入选省自创区蓝色汇智双百人才10个,国家省市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7人,国家、省级留学人员创业启动支持计划9人,市人才项目产业工程特聘专家25人,4个人才团队入选省蓝色产业领军人才团队支撑计划。累计备案省级院士工作站9家,占全市1/3。
高新区近30年的发展巨变,印证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事业是干出来的!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策马加鞭。如今的高新区已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起飞,未来更将以永不服输的劲头、顽强拼搏的精神在逐梦“高新”的征途中再创辉煌!
①高新区地标——国际海水浴场夜景
②双岛湾渔耕文化园
③山东华菱电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④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园
⑤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产业园
⑥工信部赛宝实验室
⑦哈工大创新创业园
⑧电子信息产业园内的郭永怀高等技术研究院
新闻推荐
山东省果品协会阮树兴我们针对威海苹果产业学习日韩苹果产业后整理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一是从日韩引进组装并...
威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威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