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吗
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纪念日。目前,潍坊市正在推进全域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一旦有险情发生,这些场所就将成为生命的庇护所。记者日前对潍坊市多处应急避难场所进行了探访,并采访了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应急避难场所的相关情况。
探访应急避难所设计遵循“平灾结合”原则
7月24日,记者先后来到潍坊市植物园、潍坊风筝广场,平时不少市民会带着孩子来这里游玩,其实,这两个地方除了可以休闲娱乐,还是达到Ⅰ类标准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在潍坊风筝广场北门、南门入口处,都设有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简介,广场内还可以看到篷宿区、应急供水区等标识牌。记者注意到,除了相关的标识牌,基本看不到具体设施。
据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在设计的时候遵循“平灾结合”的原则,“为了不影响广场平时的各种功能,我们做了一些巧妙的设计。基础的水电管网,包括配套设施都在地下,一旦地震等灾难发生再进行转换。”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应急供水的标识牌下方有自备井,一旦发生灾害可以解决避难人员的生活用水问题。
在潍坊市植物园一处草坪上,记者看到应急厕所的标识牌,可并没有马桶之类的设施。据介绍,此类应急厕所为旱厕,搬开石板就可如厕,该区域既方便垃圾车清运,也方便后期处理此类生活垃圾。
问答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选址有什么要求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目前绝大多数是依托广场、公园、绿地或学校操场等空旷地通过划分不同的功能区而建设的,平时对进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没有限制性要求,一旦发生灾害事件,需要安置灾民时,有关单位会通过限制性措施控制人员出入,以确保避难场所规划设计功能正常发挥,实现管理和保障灾民安置上的有序化,更好地服务安置灾民。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在选址上,要充分考虑场地的安全问题,注意所选场地的地质情况,避开地震断裂带,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易发地段;选择地势较高且平坦空旷,易于排水、适宜搭建帐篷的地形;选择在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的垮塌范围距离之外;选择在有毒气体储放地、易燃易爆物或核放射物储放地、高压输变电线路等设施影响范围之外的地段。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附近还应有方向不同的两条以上通畅快捷的疏散通道。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配套设施安装需要统筹考虑其选定位置的具体条件,合理进行规划设计,并在征得相关单位同意后实施,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尽量做到统筹兼顾各类功能,发挥各自保障功能效益上的最大化,并非单纯做一些特定的设计。为避免因此影响群众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知晓率,各级应注重加大对此宣传的力度。
此外,考虑到婴幼儿、高龄老人、行动困难的残疾人、孕妇和伤病员等特定人群的避难和防护要求与正常人群有很大差异,为方便他们使用,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应尽量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如设置坡道和无障碍厕位等。
潍坊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分为哪几类
潍坊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分为四类。
Ⅰ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依托广场、公园、绿地或体育场馆、会展场馆建设的,具备综合设施配置,可安置受助人员30天以上。
根据城区县域统计,目前达到国家I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准要求的有潍坊风筝广场、潍坊市植物园、坊子区的凤凰健身广场、诸城的潍河公园、寿光城投奥体中心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5处。
Ⅱ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依托广场、公园、绿地或体育场馆、会展场馆、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的,具备一般设施配置,可安置受助人员10天—30天。
Ⅲ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依托广场、公园、绿地或体育场馆、会展场馆,人民防空工程、学校操场、校舍等建设的,具备基本设施配置,可安置受助人员10天以内。
Ⅳ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依托广场、公园、绿地或学校操场等设置的,设有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志(DB37/1006),可供周边公众紧急避险疏散。
各类地震避难场需要有哪些必要设施
Ⅰ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综合设施):为提高避难人员的生活条件,在已有的基本设施、一般设施的基础上,应增设的配套设施。包括:应急停车场,应急停机坪,应急洗浴设施,应急通风设施,应急功能介绍设施等。
Ⅱ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一般设施):为改善避难人员生活条件,在基本设施的基础上应增设的配套设施。包括:应急消防设施,应急物资储备设施,应急指挥管理设施等。
Ⅲ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为保障避难人员基本生活需求而应设置的配套设施。包括:救灾帐篷、简易活动房屋,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设施,应急供水设施,应急供电设施,应急排污设施,应急厕所,应急垃圾储运设施,应急通道,应急标志等。
Ⅳ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设施:设有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志(DB37/1006),可供周边公众紧急避险疏散。
市民如何找到就近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一项灾民安置措施,是现代化城市用于民众紧急时避难,躲避火灾、爆炸、洪水、地震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安全避难场所。平时可作为宣传应急逃生知识的场所和平台。市民平时必须做好准备,一旦险情发生,应急部门会启动预案,通过广播或人员引导等方式进行引导,市民可以听从指挥,赶往就近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首先,市民应熟悉居住地的周围环境。出门散步时,多留意周围的应急标志、应急疏散路线、避难场所的出入口等;和家人约定好一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这样如果外出时发生了灾害,就知道去哪里寻找家人。
其次,查询相关网站。地方政府的官方网站会公布当地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相关信息。有一些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也会定期发送避难场所的位置信息。今年6月份,市应急管理局在门户网站和潍事通手机客户端上分别发布了《潍坊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公示一览表》,对全市250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具体位置、坐标等信息进行了公示,市民注意浏览查阅。
经常出差或旅游的市民,最好提前了解当地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位置,记住与自己住所的大概距离和可到达的路线。
在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避难时,市民应当遵守相关管理规定和公共秩序,服从管理人员的管理和指挥,保持良好的休息、生活环境。致于要待多久,应听从应急指挥部的安排,应急指挥部宣布应急期结束,并完成对房屋的安全性鉴定之后,确定房屋安全情况下市民可以有序撤离避难场所。
市应急管理局近年来做了哪些工作
市应急管理局高度重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管理工作,多年来持续不断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并把抓好地震应急避难场建设作为提升潍坊城市品质,服务潍坊百姓的重要民生工程。
近年来,市应急管理局结合潍坊市创建人居环境奖、文明城市等工作,不断加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力度、努力提升质量档次,目前全市建有地震应急避难场所250余处,面积1170余万平方米,其中市区125处,总面积281万平方米,建成区人均避难场所面积超过人居环境奖提出的标准。
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除现有的应急避难场所,目前我们正在奎文区进行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向社会延伸服务试点,力争通过试点,更好地在服务群众应急避险方面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实。”
本报记者宋树云
新闻推荐
半数村民就地转变为产业工人,得利斯村“村企合一”迈上小康路 从“土里刨食”到创业“掘金”
□记者张鹏王佳声张晨报道图①:30多年前,村民在村里的水塘捉鱼。□记者张鹏王佳声张晨报道图②:昔日的水塘如今被改造成...
诸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诸城,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