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是一门文化生意”

大众日报 2020-07-26 10:15 大字

□ 本报记者 王健

“这真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国内首家“二安文化”主题城市书房——泉城书房济南高新雨滴广场分店刚刚开门纳客,就引来不少市民“打卡”。随着这个书房火起来的,还有其运营方阡陌书店。济南高新区为啥会委托他们设计和运营这家书店?从2014年至今,6岁的阡陌书店用一家家新开的店面诠释着独立书店的逆势崛起。秘诀何在?听阡陌创始人郑国栋(上图)讲一讲。

思考书与城的关系

“阡陌”取自陶渊明《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意为想于喧嚣都市中营造一处灵魂栖息的安静所在。

“每一间独立书店的身后,都有一场文雅的疯狂。”郑国栋最早产生开办一家书店的想法是在2004年,他的学生年代。彼时,济南拥有致远书店、布克外文书店、三联书店等几家圈内知名的独立书店。

毕业后,他到电视台成为了一名记者。2007年,他用一整年的时间,以纪录片的形式记录了老商业街——馆驿街的拆迁改造。随着对这座城市的理解更加完整和成熟,他更习惯性地开始思考书与城的关系。

老济南的经三路满是故事,而故事里肯定少不了皇宫照相馆——现存济南最老的照相馆。“当时一门心思想把书店开在老建筑里面,经三路108号皇宫照相馆所在地成了首选。”经过40天的改造,这座老建筑在书香中朦胧地醒来。周璇、白光、姚莉的歌声从留声机中缓缓飘出,胡适、陈寅恪、加缪、博尔赫斯……书架上则能遇见更多有趣的灵魂。

“2016年,歌手陈绮贞来济南,开完演唱会后找到了阡陌书店,还特意买了一本自己写的书。”郑国栋十多年前当记者时就和她有过一面之缘,知道她喜欢读书,“大概每到一座城市都会去找书店。”

“独立书店也是一门生意,一门文化生意,不能满大街吆喝,也不能过度营销,但必须得赚钱。”郑国栋认为,书店的品牌定位和营销理念至关重要,而“做书店只能做情怀”听着就像骂人。当然,这句话里也有自嘲和无奈。

书是书店最永恒的主题

“他的书店被称为承载济南开埠记忆的孤本,以脚下的土地为名,守望这座城市的阅读精神,善待每一个有趣的灵魂,与他的团队一起扛起济南独立书店复兴大旗,此心可栖。”这是2017年7月,郑国栋入选济南“十大城市梦想家”时,评委会给出的颁奖词。

“我们在创立之初就无比坚定地在书籍遴选上倾注最多精力,力求每一本摆上阡陌书架的书都是值得阅读的。”郑国栋的营销理念就是“知止”,他可能不确定自己想要做什么,但一定知道什么不能做。而为了维持经营,很多独立书店选择了书店+咖啡、书店+简餐、书店+活动等营销模式。

书永远是书店最永恒的主题,而且好东西不需要打折。在他的印象里,真正喜欢读书的人,不会在乎价格。他总说自己是幸运的,济南这座城市有很多人喜欢读书、买书。

书也是一家书店最核心的竞争力,对于经营者来说,就是如何选书,进而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深度服务;而对于读者来说,找一本好书,是一场寻觅和遇见,本身也是一件趣事。“我们书籍的陈列也和其他书店不同,比如梁启超的书会挨着康有为的书,也会挨着梁思成的书,这本身就有故事。”郑国栋说,正是因为做出了名堂,很多地方零房租邀请他们进驻。

除去济南高新区委托其设计和运营的泉城书房雨滴广场分店,阡陌书店还在胶济铁路博物馆打造了Tsinan 1904阅读美学空间,在大明湖朗园开办归来书院,在五龙潭天镜泉边开设天镜书院,在山东博物馆打造了读书堂。

当然,阡陌书店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创业3年是个坎。那一年,合伙人在理念上遇到了较大分歧,纷纷退出。最难的时候,阡陌书店甚至难以养活店员。投入多,迟迟没有回报,这也给郑国栋的家庭带来不小的经济压力。还好,他咬着牙挺了过来。

发力文创寻找城市记忆

土耳其诗人纳齐姆·希克梅特曾说:“人的一生有两样东西是永远不能忘却的,那就是母亲的面孔和城市的面貌。”

郑国栋去过很多城市的书店,包括台北和东京的,有些书店门口摆放的城市影集很吸引他。“把济南的文脉理清楚定向开发,打造城市伴手礼。”这个想法让他着迷。

随后,千年明府城和百年老商埠系列文创问世。“我们先是精心绘制了《济南老建筑》《济南老字号》《济南老街巷》《济南八景图》系列明信片、书签、笔记本;然后又花了16个月时间,完成了济南《府城梦华图》,这是一张极具济南人文精神的城市手绘地图。”这些饱含济南味道的文创产品一经问世,就成为了畅销品。

“济南这座诞生过一代词宗李清照、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城市,一直缺少相关的文创产品。”郑国栋的团队用了大约一年时间,将李清照的诗词悉心整理,而插画师则精心绘制了《李清照二十四节气诗词》精美插画。今年5月28日为辛弃疾诞辰880周年纪念日,阡陌书店也开发了《书剑千年》辛弃疾系列文创产品。

如今,文创已经成了阡陌最重要的业务板块之一。

“至今东鲁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读书。”出生于潍坊诸城的郑国栋对于未来的路已经谋划了许久,但无论怎样,“阡陌纵横,书声遍处”都是他的终极梦想。

新闻推荐

难忘那条上学的小路

57年前,十二岁的我考上了离家十八里地的诸城第十二中学。因为路远,吃住在学校。当时条件艰苦、生活困难,读初、高中五年时间...

诸城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诸城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