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日之计不在晨 ◎杨福成

亳州新报 2018-01-25 10:05 大字

无问东与西, 莫论早与晚。 笑颜对花开, 时光不负咱。

打小的时候,父亲就教育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要早起,要好好学习。”

那个年代穷,家里没有表,只能凭感觉或看天色估摸时间,很多次都是月亮还在头顶悬着就去上学了,现在想想,那个时间也就是凌晨的四点来钟。

我起得这么早,但还不是最早的,有四五个同学比我起得更早,都是老师家长们称赞刻苦用功的。

可后来我发现,这些早起的并不是学习最好的,长大了,也没成什么才。相反,有些喜欢睡懒觉的,倒是有了出息,日子过得也比较好。

于是,我开始怀疑“一日之计在于晨”是不是正确。

因为喜欢舞文弄墨,我认识很多书画大家,发现他们都是晚上创作,早晨休息。

前些日遇到一个诗人,他说他是夜里一点前创作,两点后到下午的两点前休息,期间手机一关,啥也不管不问,只会周公。

这些成功的人士完全与“一天之计在于晨”背道而驰,那这句谚语又是怎么回事呢?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原出于南朝·梁·萧绎《纂要》,后来明代的无名氏也在《白兔记 牧牛》中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一日之计在于寅(凌晨3-5时)。春若不耕,秋无所望;寅若不起,日无所办;少若不勤,老无所归。”

现在,若到全国有名的蔬菜基地寿光看看,就会发现那里一年四季都是瓜熟果香,天天有种有收,根本不是“春若不耕,秋无所望”了。

现在的人,也不是“寅若不起,日无所办”,而是什么时候起床都可以成事,都可以成功了。

这是时代的变化,更是人类发展和追求的变化。

我想,古时的先贤之所以得出“一日之计在于晨”这样的结论,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个时间是人最清醒最纯净的时光,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容易记住新的知识,总的来说,还是那时候的事务少,单纯,可现在不一样了,人天天忙得团团转,不知昏晓,“晨时”可能就是最坏的时光。

人一天的时光,必须要分出好时光坏时光的,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都有精神,都不是二十小时都能出成绩,总有那么一段时间,是你最疲惫的时候,是你最伤感的时候,是你做什么都烦的时候,这段时间,用当下流行的话说就是“垃圾时光”。

垃圾时光可能是在下午,可能是在晚上,也可能是在清晨,但很多人,往往是只知道用功努力,只知道把好时光过好,却忽略了这段坏时光,其功效也就不能像所预期的那么理想。

坏时光该如何度过?去爬山,去逛街,去听歌,放松身心,调节自我,等到这一阵儿过了,不论是下午还是晚上,都会是像古人所说的清晨那么美好。

所以说,一日之计不在晨,在于的是什么时候是最佳的你,在于你是否用对了时光。只有把坏时光打发好,把好时光抓住的人,才是最轻松、最容易成就自我的人。

新闻推荐

学校操场晚间对村民开放连续两年举办“七一”晚会 松兴屯的幸福事儿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巡礼□本报记者都镇强杨国胜车出高密市区,西行至阚家镇,一条柏油路直通松兴屯村。三棵松树挺立在村口,往西望去,一排排别墅煞是惹眼。漫步村中,犹如...

寿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寿光,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