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操场晚间对村民开放连续两年举办“七一”晚会 松兴屯的幸福事儿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巡礼
□本报记者都镇强杨国胜
车出高密市区,西行至阚家镇,一条柏油路直通松兴屯村。三棵松树挺立在村口,往西望去,一排排别墅煞是惹眼。漫步村中,犹如置身美景中——书声琅琅的学校、独具匠心的公园、设施齐全的文化服务中心、还有一排排长满果蔬的大棚……
“短短五六年光景,俺村变化翻天覆地。”1月11日,谈及松兴屯的变化,52岁的村民徐林喜喜上眉梢。而此前的近20年光景,徐林喜曾一度想“逃离”松兴屯。彼时,村里民房破旧不堪,杂草丛生,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村民则守着两亩农田,种植粮食,靠天吃饭。徐林喜从1996年就外出打工,在城里建筑工地干体力活,直到2014年才回村。
为啥回村?原来,从2011年开始,村里一个个好消息传到徐林喜耳中。现代化的学校建起来了,成片的葡萄大棚盖起来了,越来越多村民加入合作社了,老屋要推倒盖新居了……徐林喜辞掉了城里的工作,回到村里发展,“2012年,俺家的6亩地流转给合作社。2015年,俺也承包了一个大棚种蔬菜。俺原先没种过大棚菜,村里专门从寿光请来了‘老师\’在村里常住,现场指导俺们种大棚哩。”
村民孙增玉则有另一番感受。63岁的孙增玉在松兴屯干过计生主任、民兵连长,如今也搬到了村子统一新盖的新居中。孙增玉告诉记者,原来,一到晚上,全村黑漆漆一片,除了狗吠猫叫,村民们也都炕头一躺,早早睡下。现在变了,学校操场晚间对村民开放,可以锻炼,可以跳舞,不定时还举办文艺演出,整个村子热闹了许多。
“村两委就利用学校操场舞台搭建乡村戏台舞台,组建松兴屯村歌舞团队。这两年,村里办了庆‘七一\’等文化演出近百场。”松兴屯村党支部书记徐林收告诉记者,口袋好富,但村民的“脑袋”更要富。为此,松兴屯村集中建设了集文化宣传、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完善了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文化培训室、文化长廊、农家书屋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去年“七一”,松兴屯村举办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6周年文艺晚会,吸引了周边村庄近4000多人观看。晚会一开场,徐林收带领松兴屯村全体党员在党旗下举行庄严宣誓。“如今村民们的幸福指数高了,住的环境也好了,娱乐生活也多了。大家一致要求给党过个生日,我们这是第二年办‘七一\’晚会了。”徐林收说。
文明需润物细无声般的引导,需细微之处见文明。行走在松兴屯村,到处可见文明的细节。新村内,色彩斑斓、版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文化墙引人注目。有红彤彤的“中国梦”,有“读书点亮心灵,书香瑞泽生”,有“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化新风”等。
同时,以培育“爱诚孝仁”先进典型为示范,扎实开展了“星级文明户”评创活动,30个星级文明户受到隆重表彰,潜移默化中使村民形成了“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的良好社会风气;深入开展具有爱诚孝仁“四德之星”评选活动,通过村民自荐、群众评议等方式,推选出了50名“四德之星”,提升了村民的道德情感水平。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刘桂云于兴洋)为最大限度激发和挖掘学生潜能,帮学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树立心理自信,同时充分调动特长教师的积极性,近日,寿光圣城街道一中从六年级实施“选课走班”制,开启了...
寿光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