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策精准脱贫的
临朐县辛寨镇是潍坊市第二大镇,有省级重点贫困村9个、贫困户1177户,2895人。在扶贫开发工作中,辛寨镇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势利导的思路,抓重点、解难点、把握着力点,找准扶贫开发“突破口”,积极推行“支部牵头、产业支撑、农户脱贫、集体增收”策略,实行一村一策,一村一品,村村发展特色产业,户户新上增收项目,激活脱贫内生动力,探索出了一条“支部+合作社+产业+农户”的脱贫攻坚路径。
中白沙村:绿色扶贫生态能生财
□本报记者石莹
3月9日,临朐县辛寨镇中白沙村适逢乡村大集。在村口的菇棚前,记者等到了从集市卖姬菇回来的王清兰,问起菇棚,她一脸喜色,“我现在种菇的这个大棚就是从原来的鸭棚改造的,种植姬菇干净、风险低,光搭个功夫就挣钱,比养鸭强多了。”她掰着手指给记者算起了经济账,“我种的这一棚菇,现在刚长出来,一天就能捡300多斤,这要是到了出菇高峰,一天捡个2000斤不成问题。一个菌包纯挣5元钱,我估摸着,今年少说也能纯挣个3万多元。”
就在去年冬天,她还和村里原来的养鸭户一样犯愁。原来,中白沙村地处冶源水库上游,自从冶源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活动开展以来,原先作为村中支柱产业的肉食鸭养殖全部停养。大棚一闲置,腰包就瘪了。如何让“废”了的大棚再利用起来,成了全村人的期盼。
不能让村民顾了生态丢了钱包,县、镇两级包村干部在想办法。去年12月10日,他们拉着18名村民去寿光市考察食用菌种植。第二天,寿光圣泉菇业有限公司安排技术员到村实地考察并为村民进行食用菌的种植授课培训,32户村民参加了培训。紧接着,公司与适合种植食用菌的井东冈、井光亮两家贫困户签订了种植收购合同,明确了经营模式。井东冈将鸭棚改造后,种植了7000袋食用菌姬菇,时隔半个月就采收姬菇2000多斤,收入5000余元。看到首批签合同的挣了钱,2016年3月6日,中白沙村11家农户完成大棚改造,开始规模化种植食用菌。
辛寨镇发挥合作社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通过镇村引导,将从事特色种养的贫困户全部纳入合作社。中白沙村党支部书记彭文国说:“村两委筛选贫困户优先上马,由合作社在政策、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通过集中授课、上门指导等方式,手把手地传授技术,使贫困户掌握一技之长,尽快脱贫致富。”
短短57天时间内,在中白沙村合作社的带动下,中白沙村33户村民加入棚菇种植合作社,种植食用菌20多亩。每亩棚一茬食用菌可收入2万余元,162户贫困户“拔穷根”有了希望。
作为水库移民村,也是省定贫困村的中白沙村“腾笼换鸟”,保护水源地,转变原有发展方式,将原有的养殖大棚改造为食用菌种植大棚,在短时间内,让农户见到效益,加快了农民增收和贫困户脱贫步伐。
在村民吕廷平700平方米的大棚里,13000袋食用菌袋冒出了朵朵菇片。在这里,记者见到了第三次来调研棚菇养殖的临朐县水利局党组成员李富银,分管库区移民扶贫工作的他告诉记者,中白沙村作为全县180个库区移民村之一,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探索一条生态脱贫的新路子,这对全县库区移民村***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大高家庄村:土地流转荒山变金山
□本报记者石莹
3月9日上午,在辛寨镇大高家庄村的虎头山西坡上,大型拖拉机在犁地深翻作业,近处种植大棚内一颗颗秧苗长势喜人,田野里麦苗返青,远望一片绿油油的蓬勃生机。大高家庄村是省重点扶贫村,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多山岭薄地,种植结构单一,村民收入普遍不高,村集体经济薄。自从去年村里成立了土地流转合作社,原先的荒山薄地焕发出新的活力。
“先将土地连成片,再整修生产路,村里还要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老少爷们儿种地更容易,也肯定能挣钱。”大高家庄村党支部书记高公瑞这样说。在介绍起以成立土地流转合作社拉动贫困户脱贫的初衷,他说:“村里的地原本面积都很小,按照原有划分办法,每户最少五块不同类型的地,而且特别分散,非常不利于农业生产。再加上有很多村民外出打工,地就委托别人打理,有时候照顾不过来,地也都荒废了。所以我就想到土地流转这个办法。村里将全部贫困户进行分类,把有劳动能力的全部纳入到合作社里,作为合作社的员工,这样一来,贫困户既有土地流转费、入社分红,又可就近为合作社打工,多了一份收入。通过这种形式,还进一步增强了村党支部的影响力,增加了村集体的收入。”
大高家庄村注册成立了“高家土地流转合作社”,将全村的土地进行流转,村委会与每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种植、发包,形成了“支部+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目前,高家庄建制村587户,已有583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共流转土地2800亩,并且在省农科院的论证指导下,发展黄烟面积500亩,丹参300亩,核桃300亩,芋头、脱毒马铃薯、优质紫薯、甘薯800亩。
“我把这4亩半土地流转出去,每亩土地年收入300元。村里又让我到合作社里打工,一年下来,收入也有两三万元。”大高家庄村村民高公波高兴地告诉记者,村里成立了土地流转合作社,坐在家门口就有收益,不但手头宽裕了,而且还能摘掉戴了多年的“穷帽子”。
过去农民增收难,难就难在传统农耕形态带来的高成本、低产出和单一的收入来源。而如今,大高家庄村依靠土地流转、规模经营这把关键钥匙,激发内生动力,调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积极性。让农民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由过去单一的靠种田赚钱转变为靠土地、劳力和技术赚钱的多元化发展,提高了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优化了农民收入结构,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新闻推荐
——引领新常态寿光再出发(下)□本报记者马廷刚孙克义通讯员黄海艇张永升今年“两会”期间,市委书记杜昌文参加寿光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对寿光提出“主动引领...
寿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寿光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