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转”成金疙瘩
本报通讯员李秀生
“我家有2亩地,以每亩每年1500元的价格流转给公司后,我就在公司打工。这样每年劳务收入有3万多元,租金还能收入3000多元。”说到土地流转带给自己的好处时,寿光市营里镇东中疃村村民张作秀一脸的满足。
“镇上的苗木公司,建起了一个1000亩的农业园区,是从340余户农民手中流转过来的。”张作秀说,土地流转出去后,村民不用被束缚在地里,“拿着租金打着工,收入增加了,还轻松了不少。”
土地流转有了“红娘”
很多农民想将土地流转出去,却遭遇“无人问津”的尴尬。与此同时,很多种植大户或合作社等经济组织想搞规模种植,却找不到合适的土地。为了解决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去年,寿光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家里有3亩地,我想流转出去。”3月14日,在寿光行政服务中心48号窗口的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古城街道的董昌顺正在咨询土地流转的有关信息。“您回去问问,你们村其他农户还有没有想流转土地的。要是人多,我们就通知村委统一来申请、填写表格,核对完信息后备案,同时挂到网上。”工作人员答复称。
在该市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的网站页面,记者看到交易的项目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村集体林地使用权、农村闲置宅基地和生产性设施使用权等6项。目前,寿光的主要交易项目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实现农村权属流动后,以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方式进行规模经营,能达到投入少、产出高的效果。农民除了获得土地经营权流转收益外,还可以选择外出打工、在本经济组织内打工或者自己创业,增加了收入来源。
鼓励开办“家庭农场”
2013年,寿光进行了一项尝试:鼓励农民开办“家庭农场”,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目前,寿光已有296家“家庭农场”在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注册,在当地新农村办公室进行备案的则已达到600余家。
2013年7月19日,侯镇斜庙子村村民国钦芳拿到了寿光首家家庭农场经营执照。当天,她在侯镇工商所完成了“寿光市斜庙子海滨家庭农场”的注册登记。
“我们村有苹果园200多亩,我的农场占了一半,下一步,我准备提升一下苹果品质和档次,目前已经申请了‘斜庙子\’牌商标。”国钦芳预计,120亩的果园将为她带来每年10万元的净利润。
“如果农场在每年评选中被评为示范农场,会获得1万元的现金奖励。”国钦芳称,需要从银行贷款时,还将获得较同信用等级的用户下浮5—10个百分点的利率优惠。
流转激活土地效益
1月26日,营里镇东中疃村村民张国良,在村委领取了全家5口人的土地流转股份分红6488元。
因长年在外打工,2012年,张国良将家中4.8亩土地一并流转给当地的一家园林苗木公司,年租金加上打工的收益4.7万元,一家人一年收入达到了8.3万元。
在寿光,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切实得到收益,流转积极性普遍提高。截至去年底,该市流转土地面积30万亩,占承包地总面积的25%。
在土地流转中,寿光有关部门吸引农民广泛参与,村“两委”出主意、提方案,农民参与制订意见,产生了多种土地流转模式,如村户联合经营、集团托管经营、有偿托管经营、大户承包经营、社民联合经营等。这些模式,既保障了农民享有基本的保障性收益,又引进了股权、分红等多种现代经营模式,适应了各村的复杂情形。有农民支持,符合产业需求和市场要求,通过流转,重新激活了土地效益。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夏德好2月28日至3月1日,乍暖还寒。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教体局组织召开了为期两天的教育工作座谈会,逐校把脉问诊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广泛征询基层学校对教育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寿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寿光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