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弱改造见成效 均衡发展谱新篇
□特约记者张春梅
通讯员刘照华
走进寿光市孙家集街道第一初级中学校园内,甬路两旁一排排高大整齐的水杉树便映入眼帘,透过满目郁郁葱葱的绿色,隐隐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和教师们抑扬顿挫的讲课声。往浓绿深处走去,校园中错落有致的绿化苗木层叠缤纷,红墙粉壁的教学楼也在绿树掩映下不时闪现在眼前。越往前走,记者越感受到校园文化的浓郁和人文景观的厚重。往校园更深处漫步,在隆隆的机器声中两座在建的教学实验大楼和学生公寓楼陡然耸立在眼前。记者从施工现场一派繁忙的气氛中,深深感受到了孙家集街道教办推进薄弱学校改造建设的力度,从而驱使记者走进街道各校各园中,深入了解薄弱学校改造建设的现状。
近几年,孙家集街道薄弱学校改造建设得到了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大力支持,教办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大投入、着眼长远,努力改善街道辖区内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从校舍改造、内部配套完善、师资力量提升等三个方面进行改造建设,已初见成效。
科学规划
稳步推进校舍改造建设
孙家集街道有两处初中,孙家集街道第一初级中学建校已40年之久,基础设施落后,现有的平房学生宿舍已远远不能满足住宿要求。由于住宿日益紧张,给通校生带来了交通安全隐患,为确保学生安全,建设学生公寓楼已迫在眉睫;同时,学校功能用房分散且不足,部分功能用房出现“一室多用”现象,使学校功能用房不能很好地发挥完备的育人作用。
鉴于以上不利因素,孙家集教办把两楼建设纳入学校改造工作日程。截至目前,总投资960多万元、总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的孙集一中学生公寓、综合实验楼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即将交付使用,届时将彻底解决学生住宿条件差、功能用房不足的现象。“两楼”启用后,年内将校内所有平房拆除,吸纳资金建一大型室内活动场所和一处高标准伙房,并把校内无建筑场地全部绿化,最终把孙集一中建成一所配套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高标准农村花园式学校。
截至目前,孙家集街道第二初级中学已陆续投资1700多万元,改造建筑面积12000多平方米,现校舍改造已基本完成。容纳24个教学班的教学楼,配套设施齐全的综合实验大楼,能解决1200人住宿就餐的学生公寓楼和学生餐厅现已全部投付使用。
孙家集街道共有13处小学,其中大部分学校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校园建筑破旧,木质门窗破裂,墙壁脱落,室内顶棚下陷,桌凳破损严重,已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要求,且对师生的人身安全构成了不同程度的威胁。
综合街道现有小学的校舍现状,教办加大小学校园的改造建设力度。现已完工的胡营小学教学楼建筑面积2995平方米,投资600多万元,已于2012年10月交付使用,解决了胡营小学校舍及附属用房紧张的局面,使得校园面貌焕然一新,整体布局趋于更加合理、规范、科学。此外,一甲小学等三处小学的改造正在规划设计中,预计一甲小学年内可完成总建筑面积3430平方米的教学楼主体工程。大李小学、营子小学的平房改造工程也将于近期启动建设,按抗震8级烈度设计,共改造50间教室、建筑面积1035平方米。同时,其他小学的改造工程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力争至2015年全部改造完毕。
记者从本街道两处初中了解到,现运动场地已不能满足正常的教育教学,时常出现“雨天上课一身泥、晴天运动一身土”的现象。为改变上述尴尬局面,总投资200多万元的孙集一中、二中塑胶跑道项目,已于2013年9月交付使用,彻底改变了孙家集街道学校无塑胶跑道的局面,进一步提升了学校体育场地的环境与质量。
孙家集街道有独立幼儿园三处,其中孙家集中心幼儿园、乐义幼儿园改造建设已按省示范园标准完成改造并已投付使用。但胡营幼儿园于上世纪90年代初建造,除校舍陈旧外,建筑构造、场地设置、设施布置等方面已不符合现代化幼儿园的基本要求。最近,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投资300多万元兴建的胡营幼儿园,总建筑面积1425.8平方米,现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当中。投入使用后,本街道胡营片区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将会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档次,届时街道将会增添一处标准高、功能全的现代化幼儿园。
科学合理配套
充实完善室内设施
记者了解到,以前的孙家集街道各校内部配套设施薄弱,种类少、质量差,已严重阻碍了现代化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最近几年,街道教办依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标准,按照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积极筹措资金,统筹安排,进一步完善街道各校内部配套设施建设,尽最大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投入138万元,建设高标准微机室,进一步提升各校信息化水平。2013年9月完成对马疃小学、西屯小学、孙集小学等9处小学微机室的建设及电脑的更新任务,将系统配置低、运行速度慢的老旧电脑全部淘汰,共更新高配置品牌电脑420台,并更换电脑桌100张,使本街道学生用机全部达到山东省规定标准。
自2011年至今,投入资金200多万元,逐步完成本街道各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采购和安装任务,为两处初中分别建设安装了10个高标准的化学、物理、生物实验室并全部配齐实验仪器。同时,将本街道13处小学科学实验室高标准改造并全部配齐配全科学实验仪器设备。
从2012年夏季开始,投入资金120多万元,完成本街道所有中小学、幼儿园的音、体、美、卫生器材配备,为各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提升育人质量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扎实开展“班班通”工程建设,充分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至2011年12月,街道两处初中、13处小学已全部实现“班班通”,进一步推动了学校教育向现代化信息技术纵深发展。
为发挥图书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街道教办以符合中小学图书省规标准和学生需求为依据,大力建设书香校园。孙家集教办陆续投入资金更新图书室、阅览室设施,全天候为学生借阅图书提供便利,同时各校不断丰富图书种类,现初中生达到人均40多册,小学生人均达到30多册的图书标准。
名师带动
打造高精尖师资队伍
孙家集街道学校处数多,校际间距离较远,师资力量分散,最小的学校只有10名教师,以上因素制约着各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记者通过调查采访了解到,本街道各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在上述不利条件下却丝毫不逊色于城区大型学校,多年连续获得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教育发展优胜单位、素质教育实施先进单位、学校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这主要得益于教办实施的一系列名师带动战略。
完善名师流动机制,让名师经验传遍本街道所有学校。教办建立多级别名师档案,定期选派名师到规模小、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传经送宝,或开展名师进课堂、名师报告会等活动。随着名师流动机制的建立完善,把本街道两处初中、13处小学的师资队伍薄弱力量进一步做活做大做强,各校各园涌现出了一支支业务素质精良、师德优秀、敢于拼搏奉献的教师队伍群体。通过名师流动机制的建立,不断提升薄弱学校师资力量的整体提升。
建立“强帮弱”、“老带新”帮扶结对机制,把教育教学中的优秀经验、成功做法向全街道推广,作为“法宝”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实施。由教办教研室牵头,在全街道范围中开展“帮扶结对”、“拜师学艺”活动,特别是各校的青年教师人人都有自己的“师傅”,在日常工作中可随时拜访“师傅”解难答疑,“师傅”也定期回访“徒弟”评课议课。时至今日,全街道青年教师已有多名获得了市县级教学能手、业务骨干等荣誉称号,他们已逐步成长为本街道教育教学中坚力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开展教育共同体活动,让域外名师走进来。至2012年底,本街道所有中小学和教育教学先进学校建立起了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在教办统一协调下,选派干部、教师、学生定期到对应学校“取经访学”,就课堂教学、校本研讨、内部管理、文化建设、师资培训等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广泛的学习交流。同时,各校根据实际情况聘请域外名师、专家到校作报告、开讲座、进课堂、评常规,在名师引领、专家指导下,进一步丰富了街道广大干部教师解决日常教育教学实际的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师资力量的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看今朝薄弱建设成效,展未来学校发展宏图。计划到2015年,孙家集街道将全部改造完毕,届时全街道各中小学、幼儿园从外部校舍环境到内部设施配套将旧貌换新颜,各校将以独特的校园景观呈现在人们面前,真正实现让农村孩子享有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两处高标准的花园式初中校园,分别坐落在街道东区与西区位置,为本街道初中生的学习、就餐、住宿等提供全方位一条龙服务;13处小学将以标准高、环境美、配套全、设施齐的格局科学合理地分散在街道各村落之间,为小学生的就近入学提供极大的方便;幼儿园也将以集趣味人文化、配套设施科学化、功能现代化呈现在人们面前。
伴随着薄弱学校改造建设扎实有效的稳步推进,寿光市孙家集街道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必将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大幅提升。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马廷刚孙克义刘超)7月28日,全市城镇化工作暨提升市区动员会议在市级机关综合办公大楼召开,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全省城...
寿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寿光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