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搜集整理金石
欧阳修是一位爱好收藏的雅士,他开创了金石学和文物收藏的风气。他的《集古录》收录了上千件金石器物,是学术史上第一部金石考古学专著。在青州他留下了不少金石方面的足迹和记录。他大量的《集古录》跋尾,就是在青州完成的。
晚年仍醉心金石研究《集古录》内容广泛
金石学是以青铜器与石刻碑碣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主要以考订文字,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青州之所以成为山左金石学的重镇,首要依赖丰富的文化遗存。
青州盛产众多金石。金石学家孙文楷是同治年间举人,他在《益都县图志·金石志》中云:“山左多古石刻。即益邑(青州)而论,段记所收垂百余种,可谓富矣。”
商周秦汉,青州地区以金文为主。出土于苏埠屯的“亚醜”青铜器自宋代开始屡见于著录,并且还有甲骨面世,这些铭刻文字是研究商代历史的重要依据。东汉时期碑刻渐多,北魏北齐时期达到鼎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涉及到青州历史、地理、军事、风俗、文化、宗教、宗族等诸多方面。元明清三代遗存下来的碑刻更是数不胜数。
青州金石学肇端于北宋。欧阳修潜心金石研究、著述,将金石学推向发展、成熟,形成金石著录、校勘、鉴别、考订等系统而专门的方法,为后世历代研究金石学奠定了基础。欧阳修的《集古录》一千卷,嘉佑八年(1063)成书。此书收录了上千件金石器物,是学术史上第一部金石考古学专著。所收集器物,上自周穆王,下至隋唐五代,内容极为广泛。随得随录,不依时代编次。
欧阳修在风烛残年,来到了青州,以病弱的身体,继续醉心金石研究与创作,在青州留下了不少金石方面的足迹和记录。欧阳修九月丙申到青,曾于九月六日,撰《邹峄山刻石跋》,盖《集古录》成书后八年,得此于青州而附之。
熙宁二年(1069)二月,欧阳修三子欧阳棐“撮其大要,别为录目”,撰《集古录目记》。欧阳棐打开父亲的千卷之藏,感叹道:“太过详尽了。自西周到五代,盛衰得失,贤臣义士、奸雄贼乱,释氏道家言论,应有尽有。这些历史遗迹分散零落数千百年而后聚,可谓艰难。父亲珍惜在乎的就是这些。题跋,让繁杂的事简而不烦,然后能传于久远。所以把大略道出,就是父亲的愿望啊!”所以,欧阳棐谨遵欧阳修的嘱咐,开始了“别为目录”的劳作。
听闻消息前往王曾宅见到唐玄宗手书石刻
在青州,欧阳修一直没有停止访问金石的历程。熙宁元年(1068)秋末的一天,欧阳修在山斋整理自己的文稿。他的贴身书吏来告诉他一个消息,在城东王曾宅中有一名贵石刻。他便带了书吏和仆人急匆匆赶去。欧阳修熟知王曾是青州人,仁宗朝宰相,又是三元状元,此时已经去世有年。王曾的故宅在青州东关棘儿巷,大门朝北。到了王宅,欧阳修受到王曾后人的热情接待。当他见到石刻,十分兴奋,观察后认定此乃唐玄宗的《鹡鸰颂》手迹石刻。当天晚上,欧阳修对此石作了笔记并追述了以前所见。
欧阳修后来记录:“当皇佑、至和之间,余在广陵(今扬州市),有敕使黄元吉者,以唐明皇自书《鹡鸰颂》本示余,把玩久之。后二十年,获此石本于国子博士杨褒。又三年,来守青州,始知刻石在故相沂公宅。”原来,王曾亦擅长书画。他在任上时曾获见过唐玄宗的这件书法作品,命人摩刻上石,退休后将石刻带回了老家。此石刻,出自唐玄宗的手书,宰相王曾为之刻石,如今经过欧阳修记述,其价值之高可见也。《鹡鸰颂》是唐玄宗唯一传世墨迹,现存于“台北故宫”。鹡鸰,也叫张飞鸟,这种鸟非常合群,如果一只飞走,其他鸟就会不停地叫,喊它回来。古人以鸟寓人,追求兄弟和睦,这也是欧阳修所喜之意吧。
欧阳修在青州大地上搜集整理了一些金石,他大量的《集古录》跋尾是在青州完成的。对于碑刻,欧阳修与史传不同者,“并载夫可与史传正其阙谬者”,至于世系、子孙、官封、名字,也每据碑以正之。此书在订正史籍错误、补充史传疏漏、考索典制渊源、品评历史人物等方面,都有出色的贡献。自该书问世,别创一种积聚文化财富的风尚,并将摩挲玩赏古董引向考据史事,导致金石考据学的诞生。
三十七年后,《集古录》跋尾被宋代著名金石学家赵明诚带到青州归来堂收藏。
对砚台多有研究尤喜青州红丝砚
青州西南山区是红丝石的盛产之地。北宋翰林侍读学士唐询对红丝砚的开发与宣扬功不可没。宋代李石所撰的《续博物志》上载:“天下名砚四十有一,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欧阳修的好友北宋重臣、书法家蔡襄,特意赠送他一方红丝砚,此红丝砚的原来保存者是唐彦猷(即唐询)。欧阳修非常喜欢这方青州红丝砚,特意在《欧阳文忠公全集·居士外集》中记述:“红丝石砚者,君谟赠余,云此青州石也,得之唐彦猷。云须饮以水,使足乃可用,不然渴燥。彦猷甚奇此砚,以为发墨不减端石。君谟又言,端石莹润,惟有错者尤发墨;歙石多错,惟腻理者特佳。盖物之奇者,必异其类也。此言与余特异,故并记之。”
在青州还有一种砚叫石末砚,是以石末为原材料,经人工陶制而成的“取烂石研澄其末,烧之为砚”。其取材为碎石,然后经研磨,成为粉末。再经澄滤,去除石粒,获其细末。经模压成砚形,最后经过烧制而成。石末砚自唐代已出现,发墨性能优异。《唐会要》与《唐书》均记载柳公权“评砚以青州石末为第一”。欧阳修《砚谱》云:“青州、潍州石末研,皆瓦砚也。其善发墨非石砚之比,然稍粗者损笔锋。石末本用潍水石,前世已记之,故唐人惟称潍州。今二州所作皆佳,而青州尤擅名于世矣。”自唐以后,石末砚工艺渐失。后世虽有制作,但质量大不如初,终被石质砚材取代。
青州的紫金石为历史名石,唐宋时即负盛名。欧阳修对其有高度赞誉,他在《砚谱》中云:“青州紫金石,文理粗,亦不发墨,惟京东人用之。”
写《泷冈阡表》悼念父母刊刻于青石上运回祖籍
熙宁三年(1070),欧阳修写下了著名的文章《泷岗阡表》悼念养育自己的父母。欧阳修回顾父母的一生,将先前写好的《先君墓表》进行了精心的修改,取名《泷冈阡表》。《泷冈阡表》与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袁枚的《祭妹文》同成为中国古代三大著名祭文之一。他请工匠刊刻于一块6.2尺高、2.8尺宽、7寸厚的青州青石碑上。“泷冈阡表”4个大字横刻碑额,每字见方16厘米,正文竖27行,共1116字,每字见方2厘米。该碑石上下漆黑,除了《欧阳氏世系表》下部有50余字剥蚀不能辨认外,其余字迹清晰。整个碑石保存完好,均为正楷、阴文、直书。欧阳修为父母撰写《泷冈阡表》后,以青州特产青石刻碑,载运回祖籍。这也是出于欧阳修对青州青石的厚爱,他在父亲去世六十载后,选取了青州青石作为载体,书写了对于父母的感恩和怀念,这在金石历史上打上了青州的烙印。欧阳修用他母亲的口吻来盛赞父亲的孝顺与仁厚,母亲的俭约与安于贫贱,文中有一句“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正是我们所大力倡导的孝行。
乾隆帝给予《泷冈阡表》以极高的评价:“若夫垂诸万世,使酷吏读之亦不觉泫然流涕者……盖言有其实斯有其文也。”
新闻推荐
欧阳修在青州继续奉行“宽简而不扰”的施政方针,他倡导仁孝、教化乡里、求晴悯农、抗止青苗、为民减负,深得青州百姓...
青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