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如何战疫 苏轼曾在杭州建立专门处置疫病病人的病坊
在中国有文字记录的3500多年疾病历史中,疫病暴发过成百上千种,但中国人民从来没有被吓倒过,人们始终挺起胸膛,与疫病进行殊死斗争,并不断完善着抗疫救灾活动。
编纂防疫口诀
对于疫病的防治,最重要的手段必然是从医学角度出发的。现代人或许觉得古代医疗条件落后,百姓大多不懂如何自我防护,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古人在传播以及普及医学知识方面,做得并不比现代人差。
唐五代时期,为了向平民百姓普及抗击疫病的知识,朝廷下令让人编纂简便易用的防疫口诀,刻在了木板、石条之上,再将这些木板石条立于村口及来往人口众多的交通要道,供百姓学习。
唐朝天宝时期,为了抗击疫情,皇帝下令让各县长官抄写古代医书中的防疫药方,唐玄宗还亲制 《广济方》这种专门的药方昭示天下。
到了宋朝以后,由于雕版印刷术在这一时期高度发展,朝廷利用这项技术广泛编辑、印刷医书,通过这些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医书,向百姓推广预防和医治疫病的知识。
掩埋病者尸骨
在疫病流行的高峰期,最主要的防控手段就是及时切断、控制传染源。古人在防控疫病时,切断传染源的主要方法就是掩埋尸骨,避免病菌的进一步传播。
据史书记载,每一场瘟疫过后,必然会导致有的百姓家破人亡,因病去世的人有时候无法被及时掩埋,会出现白骨露野的凄惨景象。在这种荒凉景象的背后,由于患病尸骨抛尸田野,有时候会加速病菌对于活人的传播。因此,古人对于掩埋病者尸骨这件事,都非常重视。
汉朝时期统治者下诏,凡是因疫病而死之人,政府都会赐葬钱,这笔钱能够让生者掩埋病者尸骨,并快速脱离疫病造成的困境。
唐玄宗年间发生江左大疫后,皇帝马上给各郡县长官下令,绝对不允许将死者尸体随意抛弃,如若死者没有家属安葬,地方官员必须将这些尸体进行集中安葬处理,断绝病菌通过尸体传播的可能。
病坊隔离病人
现代医学控制传染病过程中,控制传播途径是管控疫病的重要步骤之一,比如居家隔离观察就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方法。
其实,早在夏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应对传染病的隔离思想。据《易·兑卦》记载,为了防治疫病的进一步扩大,人们会树立栅栏将患者隔离在特定的区域中。西汉时期,青州发生大疫,政府立马腾空一些民用住宅,作为病人隔离、治疗的临时基地。
宋神宗年间,在杭州担任知州的苏轼碰巧遇到吴地大旱、饥疫并作,他便带头建立专门处置疫病病人的病坊,让杭州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藤树)
新闻推荐
□潍报全媒体记者于菲通讯员孙进升蒋世超“您家里几口人?”青州市弥河镇乡村规划建设监督管理办公室...
青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