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童年放风筝

铜川日报 2019-08-21 07:33 大字

朱文杰

中国风筝的历史非常之悠久,距今至少有2000多年。据传汉初三杰之一的大将韩信曾利用风筝进行测量。梁武帝时就曾尝试利用风筝传信。更为传奇的是南北朝有人背着风筝从高处跳下而没有摔死。唐朝的张丕被围困时曾利用风筝传信求救兵,取得了成功。

风筝又名鸢,传说春秋时期,被奉为建筑工匠“祖师”的发明家鲁班,看到各种小鸟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就用竹木削成飞鹞,借助风力飞上天空,“成而飞之,三日不下”。但《韩非子·外储说》却记载:墨翟居鲁山(今山东青州一带)“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不管鲁班说,还是墨子说,他们制造的这种“木鹞”就是中国最原始的风筝。

汉代发明了纸张,因纸轻,改为纸鸢。晚唐五代时纸鸢上加哨子,经风一吹,其鸣如筝,因之纸鸢始称风筝。

中国从唐朝开始,风筝逐渐变成玩具,为少年儿童喜爱。唐代诗人元稹《有鸟二十章·纸鸢》诗中有:“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唐代诗人高骈《风筝》诗中也有:“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清代高鼎诗有:“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在唐宋时期,清明节、上巳节,时兴踏青、荡秋千、放风筝。风筝又成为一种节庆风俗而盛极一时。因为清明时节阳气上升,正是放风筝最佳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人们还喜欢把风筝放上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带走噩运,而给自己带来吉祥。

《武林旧事》中记有:“少年郎竞放纸鸯,以相勾引,相牵剪截,以线绝者为负。”北宋张择端的民俗风情画《清明上河图》,以及苏汉臣的《百子图》都有放风筝的场景。明朝画家徐渭诗中亦有:“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春天。”又如:“我亦曾经放鹞喜,今年不道老如斯,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明代的张元长《梅花草堂笔谈》载:“梁伯龙戏以彩绘作凤凰,吹入云端,有异鸟百十拱之,观者大骇。”“异鸟百十拱之”说明这时的风筝制作精致,形象逼真,能招来“同类”伴飞的事,虽有夸张,也可能凑巧,但不乏例证。

到了清朝,玩风筝风靡朝野,不仅民间狂热,连慈禧太后也着迷,传说她叫太监专程到天津找“风筝魏”,给她扎了一个绘有“寿星老骑仙鹤”的大风筝。末代皇帝傅仪也喜欢风筝,现在故宫里还收藏着三只他玩过的大风筝。四大名著《红楼梦》70回中就精彩地描写了大观园中姐妹们放螃蟹、美人、大鱼、蝙蝠、凤凰、沙燕等各种风筝的情景。曹雪芹借书中人物“金陵十二钗”探春之口写了一首风筝诗:“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装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最让人想不到的是,曹雪芹不仅是文学家,还是风筝玩赏、制作家。曹雪芹对我国南北方的风筝都有深入的研究,著有《南鹞北鸢考工志》一书。

小时候我们也爱玩风筝,有钱人家的孩子放的是买的风筝,而我和我的小伙伴一般都是自制,用细竹木做骨架,糊上旧画报上拆下的铜版纸,风筝就扎成了。再在风筝下面粘上长长的彩纸带,飞起来随风飘颻,姿态轻盈,特别好看。这些自制风筝虽然都很粗糙简陋,但我们玩起来很开心。有时和一帮子小伙伴在西安西门城墙下的马道巷跑着放风筝,跑过来跑过去乐此不疲。说老实话我的风筝飞不高,因为线不够长,顶多能飞到树梢之上半空之中,所以经常会挂在树枝上,或电线上。得爬上树取,风筝也常被挂破。最爽意的是当年我住在城墙下,爬上城墙放风筝感觉特别得劲,空中没障碍,跑起来也顺畅,城墙上人也少,尤其有风时可以放得高一点,正好弥补了线不够的遗憾。记得我曾读过一首风筝的诗,感觉不错。“童趣在春天,是一根风筝线,放飞蜻蜓花蝴蝶,笑声呀飞上天”。还有“小风筝飞天空,穿白云,驾东风。一下飞到蓝天外,寻找世界上最美的七彩虹。”

再就是上小学三年级时的1958年,最令人记忆深刻的是看了一部中法合拍的电影《风筝》,拍得特别传奇浪漫,故事情节是:一只绘有孙悟空形象的风筝,由北京随风飘到了法国巴黎。巴黎的几个儿童拾到了这个中国的风筝,发现风筝上附有北京的一个小朋友写的一封信。信里写的大意是希望收到风筝的人做他的朋友。接着影片又是几个法国小朋友神奇地到了北京。这部电影一会是巴黎的风光街景,一会是北京的故宫古城,一下吸引了我,看得兴趣盎然,开拓了一个知识未开蒙童的眼界,知道了外面的世界,更喜爱上了中国的风筝。

我长大工作后才知道这部电影《风筝》获得了1958年第11届捷克斯洛伐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荣誉奖,第19届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圣·乔治奖。当年中国处于封闭状态,整个世界也处在冷战时期,是这部神奇的中国《风筝》,打破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障碍和意识形态的隔阂,通过天真可爱单纯的少年儿童,寻找到了民族之间的沟通与理解的渠道。《风筝》是一部带有科幻色彩的好电影,影片以“中法友谊”为主题,表现出了一种美好的意愿。当时就引起了两国儿童观众的浓厚兴味,可以说轰动一时。

其实,中国风筝早在唐宋开始,已开始向世界流传,影响全球。尤其是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还挂着一只中国风筝,在它边上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新闻推荐

奋战在抢险救灾一线的董明亮受伤进入ICU抢救,仍然一心挂念着工作 “抓紧转移群众”

□本报记者杨国胜郑颖雪本报通讯员马加荣“8月10日晚上,下了一夜雨,他就一夜没睡,一直靠在社...

青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州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