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扎根山区教育,无悔热血人生

潍坊晚报 2016-10-25 16:53 大字

邵庄镇郭峪小学杨远湖老师18年默默奉献,坚守山区教育

18年如一日,扎根山区,只为了孩子们求知的目光;无怨无悔,用青春和爱心点亮了大山里孩子们的梦想和希望。杨远湖老师毕业后来到青州市邵庄镇的郭峪小学教书,这一教,就是十八年。18年来,他有两次进城的机会,但为了孩子们都放弃了。凭着对山区教育事业孜孜以求的情怀,他守着这份辛劳,守着这份清贫,无怨无悔。近日,记者来到了位于大山深处的郭峪小学,走进了这位平凡山村教师的生活。

条件艰苦想回城

近日,记者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来到邵庄镇郭峪小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幢现代化的教学楼,里面的教学设施一应俱全,孩子们书声琅琅,不置身其中丝毫感觉不出这是一所山区小学。

“18年前我刚来学校时,可不是现在这个样,这几年,我目睹了邵庄教育发生的可喜变化。”杨远湖老师不善言辞,面对记者采访,他的话语虽朴实,但字里行间无不透出这位教师的兢兢业业、踏实教学的崇高品德。在谈话中记者感受到,杨远湖老师是一位对教育事业充满激情、责任感的老师。

杨远湖,1966年出生于王府街道佐家峪村的一户普通人家,1985年高中毕业后,他在青州市原五里镇吴井初中担任了多年的代课老师,1996年从原潍坊教育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了邵庄镇郭峪小学教英语课程。“刚来的时候条件很艰苦,学校就是几间破烂不堪的屋子,根本没有住宿和做饭的地方。教学条件就更别提了,几张长条桌凳,用黑炭抹的黑板,除了一台录音机,其他什么教学设备都没有。”杨远湖告诉记者,除了教学条件艰苦外,当时他的家中还有年迈又常年患病的父母,由于老家离城里较近,杨远湖有了想要回城的念头。

为孩子决定留下

“虽说学校离家二十几里地,但路很难走,中途需要翻过两座山。记得1996年,我每月工资只有400块钱,家里孩子还小,父亲常年有胃病,母亲又患有风湿性关节炎,每月工资需拿出一半来给父母看病。”通过谈话记者得知,当时杨远湖家中还有半亩地,但由于自己长期在外任教,父母身体又不好,家中的农活就全部压在了妻子一人的身上。“感觉日子很困难,想要调回老家任教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此后的一段时间内,回城的念头始终没有在杨远湖的脑海中消除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杨远湖和学生们渐渐熟悉起来,每到教师节,孩子们总是送上自制的礼物让杨远湖开心。

“真正让我做出留在这里的决定是因为一次和学生们的谈话。”杨远湖说,“在这十八年中,我曾有过两次回城的机会。有一次在与学生们交流时,我曾透露过要回城的想法,没想到学生们听到后个个都不说话,眼巴巴的望着我,那种对知识的渴望,想让我留下来的眼神,深深得感动了我。是孩子们给了我留下来的勇气,让我决定安心留在这里。”杨远湖说,“现在妻子和女儿也非常支持我的工作,还愿意我在山区干一辈子。时间久了,村里的人都把我当成了自己村里的村民,我只盼着山里的孩子们能有出息,走出大山,不辜负父母和老师的教诲。”他盼望山里的娃都能走出大山,去接触更广阔的世界。

为教学,亏欠家人太多

既然决定了留在这里,杨远湖就开始了大山和老家两头跑的日子,由于山路崎岖难行,二十多里的路程杨远湖却需要走上两三个小时。冬天下过大雪后不能骑车,杨远湖就步行去学校,“记得那是1998年的冬天,下过大雪后我步行去学校,当时本想走一条近路,结果却一不小心踩空了摔了下去,瞬间觉得眼冒金星,光秃秃的山上连个抓着让我站起来的稻草都没有,经过十多分钟的挣扎,好不容易站了起来,才发现自己的胳膊和腿都擦出了血。”杨远湖说,为了能准时到达学校,凌晨5点半,天还没亮他就开始从家里出发,往往都是自己一个人抹黑前进,路上除了风吹树叶哗哗作响的声音,再没有别的声音,想要找个人说说话都是难事。“夏天遇上大雨,路就变得泥泞不堪,摩托车陷进去是常事儿。”杨远湖说。

面对环境的恶劣,杨远湖并没有退缩,可是面对家人,杨远湖却说:“家人永远是我内心最大的遗憾”。“2002年的冬天,父亲因为胃窦癌住进了医院,当时我正在给学生们上课,姐姐把电话打到办公室说父亲快不行了让我马上回家。那天刚好是周二,离休息的日子还有三天,学生们即将面临期末测评,如果我在这个时候回家,就会耽误孩子三四天的时间。终于等到周末放假,等我赶回家时,父亲已离我而去了。我还是没有见到他老人家最后一面。”提起这事,杨远湖顿时红了眼眶,泪流不止。

“我没有尽到一个做儿子的责任,就连父亲这个角色我都没有扮演好。”杨远湖说,由于他常年在外任教,对女儿的关心少之又少。女儿经常怪他没有给她补习过功课,也从来没有去接送过她上下学。“女儿现在都已经上大三了,从女儿上幼儿园开始,我就从来没去接送过她。每次回家女儿都说爸爸回来接送我上下学吧,自己每次都会答应女儿,但是每次都会让孩子失望。想想女儿上学时的情景,一个小女孩脖子上挂着钥匙独自回家,每当想到这些心里就酸溜溜地。不过现在女儿已经理解了自己当初扎根山区的决定,因为在她的大学里有很多从大山里走来的孩子,并且都十分优秀。现在女儿每当谈起父亲来,都为老爸的举动感到无限的自豪。”杨远湖说。

甘于清贫,扎根山区教育事业

从教以来,杨远湖一直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我深知在大山里的苦,尤其是孩子们也不容易。每当孩子们出错时,我更愿意细心教诲,努力让他们转变。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让孩子们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杨远湖说。

据了解,杨远湖班上原先有一名叫傅泽林的学生,父亲丧失劳动能力,母亲离家出走。年幼的傅泽林受到家庭的影响,成绩直线下滑,然而更不幸的是,2008年冬天,傅泽林不慎跌断腿,原本脆弱的心灵更是痛苦不堪。在傅泽林住院的半个月里,杨远湖每天给他煎药端饭,体贴入微;补习功课,关怀备至;傅泽林上厕所时,杨远湖也都背上背下。

“那段时间有人跟我开玩笑说,‘他是你儿子吗?这么关心。’我就是把学生们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才能一直坚持了18年。”杨远湖笑着说。记者随手翻看了几名学生的日记。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英语课,杨远湖问我们什么是快乐,我说快乐就是玩耍。杨远湖说劳动也能体会到快乐,我放学回家帮奶奶给家里的玉米地施粪水,奶奶抿着嘴给我擦汗水时,我懂了杨远湖所说的快乐。

杨远湖的同事们告诉记者,“杨远湖很节约,在学校里从不炒菜,总是啃个咸菜将就。他总是说,‘再苦不能苦学生\’,自己条件艰苦还默默资助贫困学生傅泽林多年,从来不叫苦。”据了解,山里的孩子们有不少是留守儿童,父母很多都外出务工,家中只有老人和孩子相依为命。杨远湖不断鼓励孩子们要坚强,他教导孩子们要对生活充满着信心,从小树立走出大山改变人生的志向。

“杨远湖老师18年如一日工作在艰苦的偏远山村,从事热爱的教育事业,那份信仰、那份真情、那份爱心让我们充满着感动和钦佩,坚守清贫甘于奉献的精神值得颂扬,在物欲横流的外部环境下能够如此,更显高贵,他是最美的乡村教师,也是全镇教育工作者的优秀代表。”邵庄镇教管办主任潘迎春告诉记者,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和市教育局的领导下,作为山区的邵庄教育事业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山区孩子在这里快乐的学习成长,这与无数个像杨远湖老师这样扎根山区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息息相关。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的根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深深的扎下。我对讲台的爱就像农民对土地的爱。农民没了土地就等于一无所有,有了土地还要靠辛勤耕耘,但人心灵的荒芜远比土地的荒芜还要可怕。我一辈子的事业就是经营好自己的‘土地\’,继续从事自己无限热爱的山区教育事业。”杨远湖说道。文/图本报记者庞志勇王慧实习生刘阳本报通讯员韩涛

新闻推荐

2014,我们一起走过

回眸本报今年新闻热点,2015期待与您继续同行2014已经悄然而逝,2015正在阔步前来。新的一年里,我们将铭记承诺,扎根青州,继续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继续以仰望的姿态面对百姓。我们关注市委、市...

青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