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扶贫攻坚战不忘初心***市直驻青州第一书记工
■打赢扶贫攻坚战
不忘初心 ***
——市直驻青州“第一书记”工作纪实之一
□记者 马加荣
“咱村来了‘第一书记\’了,还是从潍坊来的! ”2015年春天,乍暖还寒的季节,这个好消息像春风一样传遍了王坟镇许家庄村,村民们又惊又喜,满怀期待。可当身穿长款羽绒服、脚蹬高跟鞋的刘淑娟出现在村口时,村民们大失所望:“怎么是个女的,看样子就是坐办公室的,来咱农村能干啥? ”
然而就是这位貌似柔弱、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女干部,用一年多的时间,迅速转变角色,融入乡村生活,聘专家、要资金、跑程序、统一村民意见……将村里原本污水横流、垃圾成堆的河道打造成青州市小流域治理样板工程,让废石成堆的清风寨、大黑山成为远近闻名的原生态旅游景区,年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5万元。此外她还打造了近百亩有机富硒韭菜蔬菜基地、200多亩玫瑰园,推广休闲观光农业和采摘等体验项目。同时,积极引进中国书画艺术创作院写生基地、风车少年绘画写生基地、青少年地质科普基地等多个项目,整合资源助推旅游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相互补充、共赢发展的新路子,2015年底,许家庄村被推荐为省市乡村旅游标杆村,而刘淑娟也成了村中人人尊敬的“好书记”。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村子能不能够发展好,能不能够脱贫致富,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坚强的基层党组织,有没有一个“四有”的村干部群体。在青州大地,像许家庄村这样从原来靠种山果、外出打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贫困村,华丽蜕变成为种养殖大村、旅游富村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而这些可喜的变化来源于2015年春开始实行的“第一书记”选派制度。
为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村领导班子,2015年春,潍坊市委选派市直机关党工委等16个市直部门的精兵强将分别到王坟、庙子、邵庄12个省级贫困村及4个经济薄弱村任“第一书记”。他们自带生活用品,吃住在山村,不忘初心,听民意,察民情;抓党建,带队伍,提高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围绕“凝心聚力、输血扶志、造血壮骨、持续发展”的方针,针对各村实际,实施“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分类扶贫方案,招商引资上项目,为民分忧解难题,通过“智力扶贫、旅游扶贫、生态扶贫、产业扶贫”等措施,因地制宜,真抓实干,积极践行“第一书记”职责,16个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部分山村提前完成了脱贫任务。
在王坟镇上白洋村,一辆辆自驾车开进了村子,吃农家菜、宿农家院、买山货、看星星、跑山路,柿子沟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的成立让荒了多少年的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曾经寂寥无声的小山村焕发了第二春;在庙子镇桃行村,依托仰天山旅游资源,曾经的闲置屋舍变成整修一新的农家小院,让这个人均耕地不足8分的山村重拾富裕的希望;在邵庄镇西薛村,特种养殖大棚内,年初投养的2000只“跑山鸡”今秋即可上市,整修后的党员活动室和文化广场,成为村民最热衷的去处;在王坟镇胡宅村,新建300米机井、扬水站和200立方米蓄水池,滋润着80余亩垦荒田,青石山上开辟出的3公里生产路,让村民再不用为地里的收成如何下山而发愁了;在庙子镇梨园店村,崭新的村委会办公楼前,曾经的垃圾河,如今已换做10余亩白莲藕景观田,200余亩荒山被规划开垦,4500棵优质果树也正在抽枝散叶,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先后有9个村党支部被上级党组织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帮助18个村修建45.9公里出村路、生产路,引进致富项目15个,帮助14个村解决了用水用电难题,新建、扩建村民文化活动场所18处,帮助发展集体经济增收项目20个,新增集体经营性收入39.5万元,帮助365个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165.48万元……成功的背后是付出和奉献,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他们的名字会逐渐被人们淡忘,但村民心目中共产党员的形象将会永远高大闪耀。让我们铭记他们的名字:田国华、陈利国、季琨、刘淑娟、桑永平、韩东方、王勇、尹国强、孙磊、赵立志、辛海军、孟平、夏森、隋旭波、郭际声、谭春生。
潍坊市直驻青州“第一书记”组长、青州市委常委、副市长秦安全对此给予高度评价:驻青州“第一书记”舍“小家”顾“大家”,情注山村,尽职尽责。他们是抓党建、带队伍、强基固本的明白人;抓项目,促发展,脱贫致富的引路人;打硬仗,解难题,攻坚克难的带头人。
新闻推荐
市领导调研督导区域化党建“两新”组织党建示范点建设
青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