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经费建成基础设施出国务工富了众多村民 南张楼:普通村庄就地城镇化实验
德国人“规划”小村庄
按照德方规划,南张楼村被分成了南部工业区、东部大田区、北部文教卫生区和中部生活区等4个功能区,为节约利用土地,村里在德方专家指导下,将1800亩荒湾、废坑和河道、窑场整理成耕地,并用这部分土地指标发展工业园区和奶牛养殖小区。
现如今,南部工业区已与西部新区合为一体,成了村里的“开发区”,两侧鳞次栉比的三层小洋楼和宽敞的人行道宛若城市住宅区,而中部生活区则像县城的商业街般热闹,药店、鞋帽服装店、超市、网吧、打印店,甚至水果店和小初中辅导机构在此一应俱全,在生活区北部的文教卫生区,则设有幼儿园、小学、初中、广场、礼堂、博物馆等公共设施。“在村庄前期规划中,德国人设计了良好的排水排污系统,使生活区变的安静无污染,工业区配备齐全的水电路设施,而教学区的独立规划远离了城区的喧嚣,如今村里将新开发的楼盘也建到了教学区正是做如此考虑。”南张楼村委办公室主任袁崇告诉记者,村民至今还对德国人的规划啧啧称赞。
对于南张楼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袁崇告诉记者,从1989年起,南张楼村开始接受德国每年10万马克的项目援助,至2002年结束时累计接受140万马克,按当前汇率约合590万元人民币,正是这笔经费承担起村里大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德国人不提倡大拆大建,村里的公用设施都是从上世纪80年代后逐渐积累更替完成。”袁崇告诉记者,如今村幼儿园的建筑,是过去的村委会办公楼,村委会在2010年搬入的新办公大楼,则是1987年建的村小学。2010年,村小学在当年搬到了过去的村初中内,而村初中则搬进了新盖的学校内,而公路则是从1988年起每年修一段,村广场从1992年开建,直到2010年才基本成型。
“副业”为城镇化“输血”
在农村合作银行南楼分社,客户经理王法江告诉记者,2012年该村居民存款余额达到2.3个亿,户均存款23万元,贷款余额约8000万,户均8万元。而在村里开驾校招生代理的袁文告诉记者,每年在他这里报名的南张楼村民都有差不多100人,其中八成以上是C照,“南张楼村几乎家家都有车。”
袁崇告诉记者,南张楼村是潍坊出了名的外出务工村,因为与德国合作巴戈利亚实验,从90年代起就有一批村民去了德国,而如今务工地以日韩居多。“20多年的实践,让村里和许多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如今只要年轻人想出去都没问题,但前提是35岁以下才行。”
外出务工为村里带来了大量资金。袁崇介绍,去日本务工上限为3年,年收入约在20万,有些人3年之后觉的钱没挣够,就再去韩国打几年工,如今全村有打工背景的村民已经超过500人,最长的能出去10年。这些人回来的都盖起了新房、买了车,剩下的钱或办厂子,或承包土地种萝卜,是带动全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如果出国打工是南张楼经济的催化剂,那多渠道创收便犹如乡村的稳定剂。在村里最大的企业南张石油机械厂,值班室孙先生告诉记者,该厂职工平均月薪在3000元左右,在场职工有100多人,袁崇称,南张楼村拥有石油机械厂49%的股权,每年该厂上交的100多万利润是村集体最主要的收入。而厂区北侧,还有95家私营小企业,多从事塑料颗粒生产、蔬菜冷藏、纺织机械零部件加工,而方正机械厂和雷蒙发动机厂正在建设中。
与此同时,南张楼村东部农业区内大面积的蔬菜大棚,也为村民创收提供了条件。袁崇介绍,村里多种植胡萝卜、山药用于出口,每年有3个月要收萝卜,但这一项工作,村民每天就能拿到300-500元工钱,一年可以挣几万元,而在大棚里整理蔬菜,每天也能拿到约200元的酬劳,从事这部分工作的大都是村里35岁以上、45岁以下的村民。
新闻推荐
书香门第出才子满德安,字舒亭,号溪愚,世代居住在滕县的柴里村,是满文登的次子。满德安出生于官宦人家,先祖满迪是元朝进士,曾经担任峄州(今山东峄城区)奉训大夫、都水监等官职。曾祖父满...
青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