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孙鼎万:为古老艺术而执著

潍坊日报 2013-12-20 16:37 大字

□记者陈文通讯员潘伟王慧

青州市邵庄镇陈家车马村,冬日清晨的寒气还未散去。一座小院里已传来一阵阵清脆的敲打声,院主人孙鼎万正在忙着雕刻一座佛像。这位小学便因家贫辍学,种过地干过木匠的山村汉子,从1997年开始专注于佛像雕刻,在他的手中,已经诞生出了400多个精美绝伦的仿古佛像。

童年萌生雕刻梦

因为贫穷,孙鼎万的童年就像一幅幅单调的黑白画片,与村里的小伙伴们扔石子、推铁环嬉戏的场景模糊而又遥远。“那段日子唯一让我有印象的就是跟着祖父看他干活。整天做石磨和喂牲口用的槽头。虽然只是石料的粗加工,但每天也需要用锤子和刻钉敲石头。那时我就想或许有一天我也能和石头打交道。”孙鼎万说道。

小学三年级时,父亲带着孙鼎万去驼山游玩,爬到山顶附近时,他发现石窟里有菩萨像,这些拥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佛像,虽经风雨的侵袭和战火的袭扰,却还是栩栩如生,他足足看了十多分钟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就在那时,神态端庄的菩萨像便在孙鼎万的心里扎下了根,滋生出了他要雕刻佛像的想法。

龙兴佛像激活雕塑梦

由于父亲身体不好,家境贫寒,孙鼎万小学毕业便辍学回家务农,很快就承担了家里的全部农活。16岁那年,为了补贴家用,孙鼎万开始在农闲时节学习做木工。1992年底,孙鼎万去了青州石雕工艺厂学习雕刻,当时厂里还请来了莒南县的一位师傅教学员们制作切割方圆、制作石碑石桌等基本技术。

1996年10月,青州龙兴寺窖藏石佛造像出土,这批造像的年代跨越北魏一直到北宋,佛像雕刻之精美、贴金彩绘保存之完好实属罕见,还被评为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彼时,孙鼎万潜意识中的雕刻佛像想法也被激发了出来。

孙鼎万还记得1997年第一次见到龙兴佛像的情景。当时佛像被放置在青州博物馆东展厅的二楼,才看了一眼,他就被佛像雕刻者的精湛技艺所震撼,足足在佛像前站了一个小时才离开。

之后,孙鼎万便开始致力于佛像雕刻,由于博物馆不允许拍照,他没法比着照片做佛像,只能凭着印象雕刻,雕刻过程中一遇到拿不准的地方,就骑着自行车去博物馆看,有时候因为眉毛、眼睛、耳垂的雕刻细节,他在博物馆里一呆就是一上午。一个多月后,他的第一个佛头雕刻成功了。

潜心研究再现古法雕刻

我国的佛教造像在北魏至唐代时达到顶峰,从宋代开始逐渐衰弱,到以后朝代就断了线。孙鼎万和几个朋友经过四年多的努力,终于成功研发出了仿古雕刻制品,把断了近千年的“线”重新连接了起来。

据介绍,该仿制工艺十分复杂。选取的石料是与出土的佛像相一致的青州特产“十三层白”,为防止石料在现代化开采时被震出“惊纹”,开采时必须完全依靠手工。雕刻一件作品需要十多道工序,仅佛像的面部就要花去雕刻师二十多天的时间。为使佛像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彩绘选用的是矿物颜料、贴金部分则是纯金制成。

现在,很多朋友都劝孙鼎万去城里开店做机械化生产的生意,但他都拒绝了,因为将佛像放进商业运作,就要考虑店铺的盈利和亏损,也就很难再通过雕刻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雕佛艺术中去了,所以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家中安静地研究佛像,享受这个过程。同时,他还希望能多收几个徒弟,将这门手艺一代代传承下去。

新闻推荐

潍坊市全面打响抗旱救灾攻坚战

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统筹协调本报讯(纪哲)去年8月份以来,潍坊市有效降水少,出现秋冬春夏四季连旱,发生了6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今年以来,全市平均降水量157.8毫米,较去年同期336.2...

青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