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货车进校园师生体验盲区

潍坊晚报 2021-03-30 08:57 大字

3月29日是第26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今年的主题是“知危险会避险,守护安全成长”。当天下午,本报联合奎文交警大队,在奎文区德润学校开展大货车盲区体验活动。三十余名师生先后坐在驾驶室体验,了解大货车盲区的危险性,受益匪浅。

□文/图潍报全媒体记者宋树云

坐在驾驶室里体验

发现车外同学“隐身”

当天下午2时30分许,记者来到奎文区德润学校看到,一辆大货车停在空地上,奎文交警大队三中队民警将反光锥桶在大货车四周进行标记,前后左右分别布置出两个梯形和两个三角形的盲区。

简单了解了大货车视线盲区、如何远离内轮差等交通知识后,在民警的指引下,三十余名师生有序体验。体验者依次坐进驾驶室,其他人分批次站在货车前后左右的视线盲区内。

五年级一班的学生明佳赫坐在驾驶室,兴致勃勃探着身子,通过后视镜寻找其他同学的身影,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她发现同学们仿佛施展了“隐身术”一般,只能听见他们的声音,却始终寻找不到身影。“太可怕了,一个同学都看不见!”明佳赫下车时发出感叹。通过这次体验,她知道了大货车盲区,以后在路上会与大货车保持一定距离,同时还要告诉更多同学和家人关于大货车盲区的知识。

师生们依次体验了一番,发现大货车盲区比想象中的更加可怕,坐在驾驶室里,除非整个身子探出窗外,否则任凭如何努力都无法发现同学的身影。

“我之前从《我们爱科学》杂志上学过大货车盲区和内轮差的知识,可坐上车才知道,原来盲区这么可怕!”12岁的赵栋梁周末时常跟父母去虞河骑行,也曾与大货车擦肩而过,他表示会把这次体验分享给家人。

记者也现场体验了一把,上车前特意观察了大货车前方及左右各有两排学生,可等坐在驾驶室内,努力直起身子向前看,却一个人影都看不到。

左侧相对于右侧视线要好,后视镜能看到大部分区域,仅驾驶室挡风玻璃左侧较矮位置为盲区。几名学生站在大货车右侧,记者通过两面后视镜反复确认,在副驾驶座位右侧平行一米处仅看到一名学生,实际上站着七八个学生,就在与车头平行右侧一米的位置。

大货车盲区有多处,最危险的是车右侧

奎文交警大队三中队副中队长刘川介绍说,大货车前方属于半盲区,车头到驾驶室后方约2米长、1.5米宽的范围都属于盲区。大货车是没有后风窗的,所以正后方是全盲区,当有行人、非机动车以及机动车出现在后面时是完全看不到的,若发生追尾,极可能会窜入大货车底部,极其危险。

“大货车盲区有多处,面积很大,其中最危险的是车右侧。”刘川说,左侧盲区在货箱尾部附近,相对右侧盲区而言要小一点。由于驾驶室在左侧,司机可通过车窗看到左侧路况。但如果有小型车辆、非机动车或行人出现在左侧后轮位置时,通过后视镜看到的范围有限,这种情况下就比较危险。右侧盲区约在货箱末端至驾驶室末端位置,且距离货车宽度约为1.5米的范围,货箱越大盲区越大。

“因为大型车辆车身较高,结构复杂,基本都是依靠前轮转向,所以在转弯时,前后轮并不在同一轨迹上。”刘川表示,简单来说,就是大货车前轮可以绕过道路上的某一物体,而后轮却绕不过去,这个范围是司机视线的右侧盲区,也是“死亡地带”,又叫内轮差。如果广大交通参与者不注意内轮差的存在,就会发生重大危险。

51岁的货车驾驶员刘光安说,驾车时主要注意力放在前方,两侧后视镜虽然能顾及很广的范围,但稍不留意或不把头转90度去看,很难发现隐患。“有的同行就曾因为盲区发生过事故,不慎与行人或电动自行车发生刮蹭,好在没有发生大事,后怕不已。”刘光安说,虽然车辆加装了倒车雷达,但仍有司机因疏忽大意或设备出现故障而发生险情。

勿在大货车前方穿行,也不要在后方跟行

刘川提醒说,由于平时大家乘坐、驾驶的交通工具比较低矮,大部分人对工程车、大货车的视野盲区没有清晰的认知。不管是走路、带小孩、骑电动车还是开私家车,请勿在大货车前方穿行,也不要在后方跟行,以防大货车突然倒车或者后溜引发险情。在绿灯放行时,不要抢先超过正在转弯的大货车,更不要在红灯时,将车辆超越斑马线停靠,否则很容易被转弯大货车卷入车底。

当驾驶员试图超越大货车时,应选择视野良好的直道,并提前并到大货车左侧线路。将要行驶到大货车旁时,闪灯和鸣笛以示超车,超越时应快速一次性通过,超越后应远离大货车一段距离再回原车道。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驾驶人满12周岁就可以驾驶自行车、三轮车,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多数是小学生,因此我们才在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举行这一活动。”刘川说,下一步,他们还将继续进学校、进社区宣传大货车盲区知识,进一步提高市民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让广大交通参与者深刻认识到事故的危害性,做到安全驾驶,守法、文明出行。

新闻推荐

倾听群众诉求提高法援水平

为增强群众对法律援助工作的认同感和获得感,提高法律援助的服务效能,结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活动“坚持开门整改”的意...

潍坊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