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多蚊虫凶 社区忙喷药

潍坊晚报 2020-07-04 10:14 大字

尤其是伊蚊孳生易传播疾病,减少积水是有效防范方法

今年以来,潍坊市降雨频繁,降水量也多于往年同期,易形成小型水体,进而利于蚊虫孳生,尤其是加速了可传播登革热的伊蚊的孳生繁殖。7月3日,记者走访发现,潍坊市不少社区已经开展“灭蚊行动”,组织人员灭蚊消杀。市卫健委发布提示,大部分县市区处于登革热中度甚至高度传播风险,市民要加强防范。

城区各小区纷纷组织人员开展灭蚊

7月3日上午,记者来到奎文区大虞街道福寿街社区新元小区,看到几名小区物业工作人员背着喷雾器,分别对垃圾桶存放处、楼道单元边角处、以及低洼容易积水的地方喷洒灭蚊药物。“这些地方最容易孳生蚊虫,受气温升高以及频繁降雨影响,蚊虫繁殖较快,所以我们赶紧投放灭蚊药,为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一名物业工作人员说。

对此,该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表示,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消杀工作一直持续,近段时间,除了小区公共区域消杀外,还要投放药物防止蚊虫繁殖。

大虞街道东园社区也组织专业人员在辖区内开展对主干道、绿化带等公共环境的消杀灭蚊工作,清除蚊虫孳生地,杀灭成蚊,降低病媒生物密度。同时,还采取了专业消杀与群众参与相结合的方式,以多种形式向群众大力宣传健康环境理念,指导居民搞好环境卫生,清除死水积水,防止蚊虫孳生,做好预防控制工作。

“我们以环境治理为主,化学药物消杀为辅,减低蚊虫的孳生率。”东园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对公共区域进行了集中喷药。居民家里的洗手盆、洗菜盆和厕所边角处都容易出现积水,孳生蚊虫,对此他们也向居民普及了这方面的灭蚊方法。

减少积水,才能有效降低蚊虫密度

随着雨季到来,各种蚊虫增多,加之今年降雨频繁,易形成小型水体,利于蚊虫孳生,尤其是利于能传播登革热的伊蚊(俗称黑蚊子、花蚊子)的孳生繁殖。据了解,降低登革热传播风险有两个办法,一个是降低伊蚊密度;另一个办法就是市民做好个人防护,阻断蚊传疾病的传播。

根据市卫健委发布的提醒,要有效降低伊蚊密度有两个办法,主要办法就是消除蚊虫的孳生条件,那就是水,因为蚊虫必须在水里才能完成发育过程,没有水或者发育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被阻断,幼卵就无法变成成蚊。

采访中多名市民询问,哪些地方的水可以孳生蚊虫呢?市卫健委相关专家介绍,市民家或单位办公室容易存水的地方主要是饮水机托水盘、花盆底盘、养水生植物、鱼类的瓶缸,另外洗手盆、厕所边角处也容易出现积水;室外能孳生蚊子的地方较多,只要能积存雨水的地方,尤其是垃圾桶周边积水不及时清理,很容易孳生蚊虫,农村院落、平房顶部、小区下水道窨井、景观水体等都需要注意。

当蚊虫密度过高或有登革热病例输入时,必须采取化学防治集中灭蚊。应选用国家正式批准登记的药物进行外环境灭蚊,一般不在中午前后喷药,喷药时要看好风向,做好个人防护,以免吸入药物。

文/图本报记者邓永杰

伊蚊

伊蚊俗称黑蚊子、花蚊子,会传播很多疾病,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危害,登革热与黄热病就主要通过伊蚊传播。2016年里约奥运会前后,伊蚊开始逐渐成为寨卡病毒传播元凶,使得全世界人民“谈蚊色变”。

记者从市卫健委了解到,登革热在我国南方地区持续流行。山东省在2017年和2019年,分别在济宁、菏泽发生了登革热本地病例,潍坊市近年来每年都有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由于潍坊市疾控部门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没有发生本地病例。

从近年来全市对伊蚊及其幼虫密度监测情况看,潍坊市登革热发生和流行风险始终存在,从5月份开始,潍坊市部分县市区就具备了登革热传播风险,6-9月份大部分县市区处于中度甚至高度风险,存在登革热局部暴发甚至区域流行的可能,一直到10月份,个别区域的伊蚊幼虫密度仍处于中高风险值。

另外,根据市疾控中心多年的监测,潍坊市主要有淡色库蚊、白纹伊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骚扰阿蚊五种蚊虫,能传播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寨卡病毒病、丝虫病等疾病。

新闻推荐

潍坊市组织收听收看全省妇儿工委工作电视会议

本报讯(记者潘来奎)7月3日,全省妇儿工委工作电视会议在济南召开。潍坊市在市级机关综合办公大楼设分会场,副市长、...

潍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潍坊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