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版年画大师杨洛书正创作新作品 《封神榜》已刻出十多个版样
杨洛书老人正在整理自己的作品。从潍坊火车站往东北方向驱车半个小时就是寒亭杨家埠,它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齐名,是中国三大木版年画产地之一,并以浓厚、淳朴的乡土气息和别具特色的制作工艺而驰名中外,是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在这里,有一位被誉为“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活化石”的人物,他叫杨洛书。91岁高龄的杨洛书最近正在创作《封神榜》,现在已刻出十多个版样。
91岁也难得清闲
14日,记者来到“杨洛书木版年画艺术馆”,红色大门上贴着门神的年画,在艺术馆大牌子的映衬下,透着一股浓厚的文化气息。
一头银发的杨洛书从里屋走出来,因为长年劳作,背越发驼得厉害,但精神矍铄,身板还算硬朗。杨洛书的艺术馆有两层,生活区和制作年画区合二为一,除了小小的卧室和客厅,其余都是制作木版年画的地方,年画就是他的生活。
制作区摆放着几张桌子,桌子上是工具,还零散放着一些印好的年画,木版随处可见,这些都见证了杨洛书一步一步成为大师级人物。
“今天天热又停电,所以没动工。”杨洛书说,年关最忙,平时也闲不着,一天至少要印上千张年画。他雇着12名师傅,大多四五十岁、手艺熟练,2名刻版,6名印画,还有4名师傅负责装订,每天几乎从早忙到晚。“年画朴实生动,故事性强平时送人、收藏的也不少,所以我们常年印。”杨洛书说。
记者采访时多次被前来买年画的人打断,有人一买就是几十盒。
休息时积累素材
杨家埠木版年画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作为山东潍坊杨家埠百年画店“同顺德”第十九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代表性传承人、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杨洛书在潍坊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他7岁开始摸刻刀,14岁时跟父亲学印年画,17岁进作坊当学徒,几十年刀耕不辍。杨洛书说,身为传人,年龄大了但心没老,年画是他一生的坚守。
传承离不开创新。他首创《水浒》木版年画后,又把《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杨家将》等刻了出来,打破了杨家埠木版年画以单一人物造型为主的传统模式,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杨洛书每年都会创作新作品。“我在创作《封神榜》,已经刻了一部分,大概有十多个版样了。”杨洛书说,身体状态好时他就多刻点,不爱动弹时就停下来休息,听说书,看看书,积累素材。“不如年轻时候了,那时很快就能完成,现在年纪大了,要刻好只能慢慢来。”杨洛书说。
洋徒弟回国仍写信
“木版年画手艺传承到我这不容易,我不能让年画艺术在我这儿消失。不但不能消失,我还要更好地让它得到传承。”杨洛书告诉记者,为此,他广收徒弟,向他们悉心传授。他还收了“洋徒弟”,希望将这一文化遗产传播到世界各地。
“我已经收了20多个徒弟,有沈阳的、济宁的、滨州的,最多的还是本地人。”杨洛书说,这些徒弟中,不少已经小有所成,他的二徒弟王圣亮是山东惠民清河镇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清河镇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他每年都来我家,有时候我也去他那儿,平时电话里也会传授一些刀刻手法等。”杨洛书说,他还有两名日本徒弟,其中一名叫内山直子,人实在、聪明,又肯吃苦,在他看来是块做木版年画的“好料”。内山直子回国后,每年还会给他写信。
“除了徒弟,还有我的儿孙,我希望他们把这项民俗艺术传承下去。”说到这里,杨洛书眼中充满了期望和信任。
文/图本报记者刘江峰
新闻推荐
果农李正福将烂掉的葡萄倒在草丛里。农作物被淹的情况。(村民提供)6月23日和7月7日的两场暴雨,导致寒亭区固堤街道南王家埠村不少大棚和农作物被淹,有的种植户损失达4万元左右。7月12日,记者来到...
潍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潍坊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