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子山”上长出“金疙瘩”
枣农管理甜枣。(资料图片)
□潍报全媒体记者贺德良
通讯员会来宋利时婷
冬如水墨,夏如油彩。乡村振兴战略为广阔的山乡原野增添了勃勃生机,描绘出了一幅壮美的现代农村美丽画卷。近日,记者驱车赶往临朐县石家河生态经济区,一棵棵野棘枣树让众多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致富的故事,吸引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在经济区内的蔡峪村有一片“棘子山”,是绵延数万亩的荒山,十几年前,这片山上土地瘠薄,除了长棘子树,种啥庄稼都不长,附近村民的日子过得确实有些艰难。靠山吃山,向大山要出路,自2000年开始,蔡峪村有的村民尝试着在棘子树上嫁接甜枣,当时只是为了自己吃着方便,没有拿到集市上去卖。但是到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野棘枣树种植逐渐发展成了一个富民产业。在区党工委的引领下,蔡峪村不仅成功摘掉了省定贫困村的帽子,还带动周边村落发展起了野棘枣树,如今周围近2000公顷的荒山全部被装扮起来,不但改善了生态环境,更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记者在经济区万亩甜枣基地看到,这里群山连绵,山路弯弯。由于时值冬季,山上成千上万的野棘枣树格外引人注目。
随行的村干部告诉我们,蔡峪村是桥沟行政村的一个自然村,为了做大做强甜枣产业,村里推行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头雁”作用,党员带头示范引领,力促富民兴村,助推乡村振兴。据了解,自2018年以来,该村新发展野棘甜枣330多公顷。
在“棘子山”下,蔡峪村村民张兆生向记者介绍,村的四周都是荒山秃岭,面积有1060多公顷。前些年,望着满眼的荒山,老觉着生活没有希望。张兆生说,“当时真的不敢想象,这样一座荒山也能变成‘金疙瘩山’。”
在利用棘子树嫁接甜枣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些趣事。蔡峪村的四周全是荒山,山地缺水少土,完全靠天吃饭。山上种植农作物十年九歉收,唯独滋生的棘子树不停地生长。这种棘子树结的酸枣既小又酸,但是,这种野棘树小根壮,不怕天旱。多年前,村里头脑灵活的村民马兴玉带头在山上嫁接了5000棵枣树,但由于不挣钱很快就被砍掉了。他告诉记者,在那个年代,想搞点经济,村民们思想都不愿接茬。有的在山上种花生,或者种黄烟、地瓜等,结果收成都一般,只有棘子树从石头缝里硬是长出来了。再到后来,有的村民坚持向荒山讨饭吃,经过多次嫁接和试验,用野棘嫁接甜枣的观念终于让蔡峪村人的头脑开了窍。
“待要富,先修路”。自2019年以来,经济区发挥野棘甜枣的生长优势,组织机械、劳力上阵,新修甜枣基地生产路8公里,建设了储量500吨的扶贫冷风库。路通百业兴,集聚了人气商气,吸引了八方客户。
张兆生告诉记者,自己承包了1.33公顷野棘甜枣地,每亩地收入3500元至4500元不等,年收入差不多十多万元。以前在外打工,后回家承包荒山的村民王秀堂告诉记者,看到家乡村民种甜枣致富后,也回来承包了几亩荒山,一年收入接近3万元,下一步还要多扩种一些。说这些话时,他们的脸上都露出了幸福满意的笑容。据悉,村里的大部分贫困户,都依靠种植甜枣脱了贫、致了富。
据蔡峪村的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蔡峪村已逐渐发展起533.33公顷甜枣,产业规模达8000吨,年产值达4000多万元,带动了上千人就业。
古河村是蔡峪村的邻村,村民张洪兰、张洪春早几年就来蔡峪村摘枣打零工,边干活边学习,掌握了“致富真经”。回去后,也用山上的野棘子嫁接甜枣,现在,古河村佛来山上的400多公顷甜枣已经和蔡峪村的甜枣连成一片,其规模越来越大。
据了解,围绕着蔡峪村、古河村,在桥沟村、岸青村、泉庄村等周边村,发展起的甜枣基地已近2000公顷。每到夏秋季节沿着冶石公路行走,远远望去满山上都是郁郁葱葱,特别壮观。
现如今,为把甜枣产业做大做强,经济区成立了“石家河万亩甜枣基地”,与省果树研究所合作,为甜枣产业“强筋壮骨”,并联合建立鲜食枣科技示范基地,栽植新品种,打造“样板田”。2019至2020年,甜枣的亩产提高了20%,还有的增加到30%,甜枣的品质提升了,市场占有面不断扩大,甜枣已成为经济区的支柱产业之一。区党工委书记高帅告诉记者:“我们充分利用省果树研究所人才和科技优势,进一步提升鲜食枣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力度,对甜枣等优质农产品积极申报‘三品一标’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进全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更美丽。”
野棘树上嫁接出来的“甜枣”,经过不断地技术改造,终于使连绵的荒山变成了绿水青山,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真正变成了老百姓的金山银山。
新闻推荐
本报讯(潍报全媒体记者陈静静)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破解中小微企业资金瓶颈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少资产、轻资产、无...
临朐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临朐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