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进非遗殿堂的洼子麒麟

潍坊晚报 2018-11-11 10:00 大字

“洼子跑麒麟”2016年就被评为了省级非遗项目。洼子,是指临朐县冶源镇的洼子村,“跑麒麟”类似于舞龙舞狮。“跑麒麟”是受临朐当地民间喜爱的传统舞蹈艺术。洼子跑麒麟的场面是这样的:在“洼子麒麟”大旗和两盏高灯的引导下,一对威武雄壮、光彩照人的金麒麟威风凛凛地出场,根据锣鼓声的指引,跑动中的“麒麟”要把喜、怒、哀、乐、惊、疑、醉、睡等动静神态表现得栩栩如生。省级非遗“洼子跑麒麟”表演,每每亮相都惊艳全场。

洼子跑麒麟进了恭王府博物馆

在临朐县冶源镇的洼子村委,记者见到了“洼子跑麒麟”的非遗传承人81岁的张克叶老人。他告诉记者,“洼子跑麒麟”目前参与表演的都是在60岁上下的人。不过,组织演出活动多数的工作已经交给年轻人去做了,现在已经逐渐年轻化。比如,现在民间的组织活动都已经交给村里的张成全。“他更年轻,也很热爱,主要是他还有自己的事业,平时大家排练、演出啥的,他出车拉着演出的道具,有时还管着大家吃饭。这洼子跑麒麟不是个盈利性的项目,就凭一腔热血。”张克叶说。

民间跑麒麟组织者张成全介绍说,洼子跑麒麟是团队表演,锣鼓点要和表演配合,麒麟雌雄要配合,单个麒麟的头尾要配合。比如单个麒麟的表演是,头尾两个人听着锣鼓点儿走,前进或者后退,尾部的人看头部的步伐,跺哪只脚前进、跺哪只后退,都有暗号,在里面有一根连接头尾人的竹竿,配合着做其它动作。一套动作需要多年的默契才配合完美。

张成全介绍说,以前的表演是在正月十五的晚上,所以,前面就有两个灯笼指引着,现在的表演中,灯笼已经没有照明的作用了。一只麒麟,前后两个人,加上一个“麒麟子”表演人,还有敲打锣鼓的5个人,一场演出活动基础表演至少就得10个人。

让“洼子跑麒麟”表演者们难忘的是今年7月23日,应北京恭王府博物馆邀请,他们参加了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潍坊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千年潍水·手艺之都”国家级潍水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潍坊)保护成果展示月活动的开幕式。“洼子跑麒麟”传承人张克叶等一行18人,在开幕式上进行了跑麒麟艺术表演,首次在国家级舞台上向世人展现了“洼子跑麒麟”的独特艺术魅力。

张成全介绍,在十一假期期间,洼子跑麒麟项目还在十笏园和潍坊的百姓见面,为潍坊人了解身边的非遗项目和认识传统文化提供了机会。

由神话传说衍变成文化现象

《宋书》记载:麒麟者,仁兽也。雄性称麒,雌性称麟。外形集狮头、鹿角,虎眼、麋身、龙鳞、牛尾就于一体。它被视为神宠、仁宠。传说麒麟长寿,能活两千年。在表演风格上,跑麒麟更稳当些,舞龙舞狮则更活跃。麒麟有求子的寓意,历代人们都把它当作祥瑞的象征。后来是逢正月舞麒麟,以求迎祥纳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洼子跑麒麟”表演包含神兽降世、拜谒八方、天成之恋、雌母生羔、拜谢父母、传教本领、麒麟送子、共迎吉祥8个项目次序。每项表演10分钟,环环相扣形态多变。

说起历史,张克叶说,洼子村民绝大多数姓张,洼子张氏系青州临朐钱塘张氏,始祖原籍浙江省钱塘县。老辈从钱塘老家学跑麒麟到现在有200年历史了。清朝道光初年,洼子村张奎选、张奎文、张桂林、张作缙、张墨林、张奎远等到浙江学习瓷器时,看到麒麟表演,十分喜欢,购入一套道具,传到现张克叶是第七代。

张克叶介绍,1930年前后,麒麟表演技艺不断充实完善;1937年,由于战乱,“洼子跑麒麟”销声匿迹8年之久,1945年日本投降后重返民间;新中国成立前后,“洼子麒麟”又兴起,曾在本村及周边村庄广泛演出;1966年始,“洼子麒麟”被判为“四旧”,以火焚之,严令禁演,又是10年之久。

1979年春,在村支书张继升倡导下,村里三位老艺人(包括张克叶的父亲)重新扎制3只麒麟,“洼子跑麒麟”盛况重现。张克叶凭借“文革”前跟父亲学的技艺,也在1979年之后参与到表演当中。

张克叶回忆说,1999年,在村支部的支持下,老艺人们重新设计扎制雄、雌、羔麒麟三只,用泥胎、竹编、桑皮纸、布、麻、绳缠糊裹体的老办法扎制,一层一层,用彩色涂抹勾画出“麒麟”的貌相与色彩。那时就融入了新式服装、道具、灯光、音乐,“洼子跑麒麟”以崭新的面貌和舞姿展现于世。表演队所到之处皆有红灯、彩旗、礼花奉迎,欢庆祥和的热闹场面为节日增色不少。

2016年“洼子跑麒麟”被评为第四批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让老艺人们心里有了底,也为其传承发展带来了希望。跑麒麟由“神话传说”走向造型艺术和表演艺术。

表演队伍青黄不接希望有传习所推广

问起“洼子跑麒麟”的现状,张成全告诉记者,随着时间流逝,“洼子麒麟”扎制老艺人及表演老艺人渐老渐少,新一代传承人才匮乏,面临青黄不接、断代的境况。“会扎制麒麟的老人不多了,扎制用料庞杂、造价较高、费时费力,扎制的麒麟也已经不好保存了。2011年初,洼子村张成录、张成伟等十三人捐资重新用不锈钢制作一对不锈钢的麒麟,而此次去恭王府博物馆表演的两只麒麟,是用玻璃钢做的,也是后来村里人捐资做的,这对就比不锈钢制作的要轻很多。”

张克叶介绍,2010年以来,村里也组织老艺人开展传帮带传授技艺活动,先后动员吸收20余名青年学习跑麒麟跑舞要领,但是多数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顾不上。当有表演任务下达时,就需要表演者请假参加,往往会耽误手头的工作,所以多数人选择拒绝表演。

“现在跟着学的有二十来岁的人了。我们想在当地做一个传习所,做一个传习讲堂,让更多的孩子和年轻人加入进来,把青少年学生列入培养计划,让他们更了解和爱好这个文化。我们当然希望表演的人身材是高的、壮的显出麒麟威风。慢慢来吧。人多了才有得选择。”张成全说。

A06-A07文本报记者

蒲国华

图片由张成全提供(署名除外)

新闻推荐

地方风味浓郁,周姑戏绵延200年

临朐周姑戏最兴盛的时期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当时临朐境内有戏班社十多个,业余子弟班遍布全县。周姑子戏演唱形式简...

临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