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万平方公里海域蕴藏千亿产值” ——专访中国海洋大学原副校长董双林教授

日照日报 2018-05-08 06:30 大字

本报记者 许静 秦晓涵

“目前,利用黄海冷水团养殖三文鱼技术路线验证已经完成。作为国家新旧动能转换和山东省‘海上粮仓\’建设重点项目,黄海冷水团绿色养殖工程是推动我国海水养殖从近岸向深远海拓展的突破口。展望未来,这13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可催生千亿元级产值的冷水鱼养殖产业链。”

5月4日,“黄海冷水团绿色高效养鱼项目”技术带头人、中国海洋大学原副校长董双林教授表示。

当日,由日照市万泽丰渔业有限公司委托,中国海洋大学与湖北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联合设计,青岛武船重工有限公司建造的“深蓝1号”大型网箱建成下水。

这是我国首座用于深远海养殖的全潜式网箱,可在高温的夏季沉到黄海冷水团中进行养鱼生产,一次能养殖三文鱼30万条,实现产量1500吨,将开创世界温暖海域养殖三文鱼的先河。

海水养殖走向“深蓝”

三文鱼是大型鲑鳟鱼类的总称,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不过,三文鱼属冷水鱼,最适合生长在15℃—18℃的水域中。长期以来,我国因夏季海域水温较高和技术装备限制,只能望洋兴叹。

我国黄海存在一个巨大的夏季冷水团,位于黄海中部洼地的深层和底部,面积13万平方公里,接近一个山东省的陆域面积,为世界罕见的浅水层冷水团。该冷水团拥有5000亿立方米的水体,夏季底层水温低,南部冷水团西侧边界距日照海岸线最近距离约40海里(约75公里)。

在董双林看来,黄海冷水团这一全球独特的水体,具有良好的养殖冷水鱼的条件。利用黄海冷水团进行水产养殖,不仅有助于拓展我国海水养殖业的战略空间,而且也会推动我国新一轮海水养殖浪潮的兴起,加快我国离岸鱼类养殖业的发展。

2012年初,董双林的团队提出了利用黄海冷水团养殖三文鱼的设想。2015年5月,省海洋渔业厅将“黄海冷水团绿色高效养鱼项目”列入山东省“海上粮仓”重点建设项目,并组建了由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专家与日照市万泽丰渔业有限公司组成的协同创新团队,开始在黄海冷水团海域进行三文鱼养殖试验。

作为这一重大项目的技术“总舵手”,董双林带领科研团队已完成利用黄海冷水团养殖三文鱼的技术路线验证,这一困扰中国海水养殖界的难题被成功破解。海大团队还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原位利用黄海冷水团低温海水养殖冷水鱼类的方法”和“一种温带海域离岸养殖大规格鲑鳟的方法”。

陆地育苗海洋长大

如何利用黄海冷水团开展养殖?在山东省科技厅、海洋与渔业厅和国家海洋局、日照市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日照市万泽丰渔业有限公司倾囊投入,协同创新团队在技术、装备、设施方面进行了系统性创新和研发。

“一些优质鲑鳟鱼类在淡水中繁殖,却可在海水中养成,这就需要山海接力。我们要考虑盐度、低温、高温、营养等的过渡衔接问题,创建低温循环水养殖设施、养殖工船、越层式和可升降式养殖网箱等设施、装备,研发适宜的养殖模式。”三年来,董双林团队频繁往来青岛和日照之间,进行了一系列黄海冷水团鲑鳟养殖技术和装备的攻关与探索。

目前,除了建设自己的低温循环水育苗系统,万泽丰渔业还与临沂、临朐等偏远山区的农户签订了合同。万泽丰渔业无偿提供给农户鱼苗,待农户将其养到150克左右的时候,只要质量符合要求,就按照比市场价偏高的价格收回,使众多农户实现脱贫致富。

“在低温淡水中三文鱼鱼苗,长到一定的规格,就要往低温海水的网箱中转移,运到黄海冷水团海域养成4千克以上的商品鱼。”董双林介绍说,将鱼苗从淡水移到海水养殖前,需要利用7到10天的时间,将水的盐度逐步从0提高到30‰左右。

据悉,黄海冷水团所在海域风强、流急、浪高,“深蓝1号”网箱是继去年7月下水的养殖工船之后,我国基于绿色理念研创的又一深远海养殖重器,具有完全独立的知识产权。该网箱的设计采用了中国海洋大学发明的浮箱捕捞、浮箱清除附着生物、鱼鳔补气等最新专利技术,并将由中国海洋大学首创的波浪能发电半潜平台提供绿色能源,可实现高海况海域安全生产。如果本月投放鱼苗的话,百姓最快春节就能吃到“深蓝1号”养出的三文鱼了。

千亿产业精彩可期

黄海冷水团养冷水鱼的经济效益到底如何?董双林算了一笔账:黄海冷水团拥有5000亿立方米水体,如果1000立方米水养一尾鱼,就可以养5亿尾;按每尾鱼4千克计算,就是20亿千克;如市场售价每千克40元,产值就近千亿元。可见,其潜力巨大。

而这仅仅是这一项目带动的直接经济效益,其潜在的经济效益更为可观。黄海冷水团现代海洋牧场产业不仅仅是一个养殖工程,它还是一个通贯三产的新业态,可带动鱼类苗种繁育、水产动物饲料和疫苗生产、养殖装备和绿色能源装备制造、水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物联网、海洋旅游、餐饮等完整产业链的融合发展,对推动区域性经济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

除了经济效益,该技术的发展还可有力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我们发展离岸养殖的目的之一,就是缓解近海养殖的压力,减轻对近海区域的负面影响。”董双林表示,只要按规划发展,这个养殖模式所产生的废物会远低于该海域的自净能力,不会对黄海水域水质产生明显影响。

对于这一项目,日照市政府已组织成立了产学研结合、目标导向明确的“日照黄海冷水团绿色养殖研究院”,主要研发支撑产业所需饲料、苗种、疫苗、装备等产品和共性关键技术。日照市的长期规划则包括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远程饲料自动投喂系统、捕捞系统、产品可追溯系统、网上销售平台等一整套产业体系,努力打造深远海冷水鱼国家产、销基地。 

新闻推荐

乡村振兴看柳山

□本报记者尹莉莉通讯员刘朝军刘明志春风行万里,育化“孝心村”。在千年流苏树下,既感受孝满流苏乡的柳山“孝道”文化,又“品诗论画赏非遗”,沐浴“爱国爱家,孝老爱亲”的...

临朐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临朐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