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引进新品来脱贫 瓜蒌托起致富梦 大通区九龙岗镇魏嘴村村民张中柱要把家乡建成一个美丽富饶的村庄

淮河早报 2017-07-14 10:49 大字

本报记者 冉韬 摄影报道

说起瓜蒌,很多人对它比较陌生。然而在大通区九龙岗镇魏嘴村,村民张中柱却视其为脱贫致富的“金钥匙”,他第一个带头种植瓜蒌,不仅如此,他希望自己能带动更多的农民依靠种植瓜蒌走上脱贫致富路。

瓜蒌浑身上下都是宝

7月11日一大早,记者赶到魏嘴村,一到张中柱家里,他的媳妇便说:“早上出去干完活回来,吃完早饭,又下地了。”顺着张中柱媳妇指引的方向,记者在魏嘴村与方岗村交界处的一大块农田地里,见到了张中柱。他正忙着整理一些歪倒的水泥柱,理顺钢丝网,以便瓜蒌藤上援、攀爬。田地里,已经结满了青绿的瓜蒌,大的有0.5公斤左右,小的约像兵乓球一样。

张中柱边干活边介绍说,瓜蒌又叫栝楼、药瓜、果裸、王菩、王白、天瓜、泽姑、天圆子、狗苦瓜、野苦瓜等20多个别名,为葫芦科栝楼属下的一个种,是一年种连收五年的药食兼用农作物。“可别小看了瓜蒌,它浑身上下都是宝,瓜蒌籽可以加工成美味可口的休闲食品,瓜蒌的根、果实、瓜皮等也是一种中药材。”张中柱说道。

在这片土地上挥洒汗水

在谈到为何会选择种植瓜蒌,张中柱感慨颇深。据他介绍,姐姐妹妹出嫁后,家里只剩下他一个劳动力,自己结婚后,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早些年,他养了一口鱼塘,由于密度太大,造成缺氧,鱼突然翻塘,全死光光,原本想把鱼捞起放到路边晒干,再打碎作为饲料出售,尽量多挽回一点损失,谁料,在晾晒的时候,突逢下雨,几万斤的鱼,腐烂生蛆,只得忍痛掩埋。为了还债,他只好出去打工,在外面,他东奔西跑,几年下来也没有挣到多少钱。

去年11月份的时候,他在定远打工,帮别人种植瓜蒌,了解瓜蒌的价值,学会了种植技术,也摸清了销售渠道。张中柱想,在外面漂泊不是个事,为什么不回去创业?

今年,他回到了家乡,在镇政府的帮助下,通过土地流转,他种植60多亩瓜蒌,接着,2月份,他和别人合伙,把鱼塘整理一遍,又重新放鱼对外开放,搞起垂钓项目。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垂钓,张中柱突发奇想,又投放了一些锦鲤。他说,锦鲤有“水中活宝石”、“会游泳的艺术品”的美称,小的锦鲤,垂钓者可以带回家养起来观赏,而自己鱼塘的锦鲤养大了,可以拿到市场上卖,能卖到40元1公斤价格,收入比其他的鱼都高。

为了能尽快地脱贫致富,张中柱每天清晨4时起床,到鱼塘边转一转,投放一点饲料,或割一些青草喂喂鱼,接着到瓜蒌地里,除一除杂草,培培土拢,施施肥。六时左右回家吃饭,休息半小时后,又到地里接着干活,整理一下水泥柱、钢丝网,遇到有前来的垂钓者,他倒水搬凳,为其服务,解决对方提出的要求。到了中午的时候,自己则在鱼塘边,简单地做一顿饭吃,等到下午三时,他又开始忙碌起来,鱼塘、瓜蒌地两边跑,一直到晚上七八时才回家。农忙时,一个人忙不过来,便雇上几名村民到田间帮一下忙,在他的精心照料下,种下的瓜蒌苗全都成活起来。看到瓜蒌一个接一个长出来,张中柱心里美滋滋的。“瓜蒌效益很好,俺今年种了60多亩的瓜蒌,到11月份就能收获了,托党的好政策,俺这困难户也能脱贫致富了!”望着郁郁葱葱,硕果累累的瓜蒌地,张中柱笑得合不拢嘴。

脱贫致富不忘家乡父老

说起致富,张中柱无比兴奋。他告诉记者,自己种植的瓜蒌,今年每亩预计可达100公斤以上,第二年每亩就能收到200公斤以上,每亩有3000多元收益。也就是说,一户贫困户只要种植瓜蒌两亩以上,第二年就可以实现脱贫。

自己致富不算富,张中柱认为,在甩掉贫困帽子的时候,还不能忘了父老乡亲。他说,到明年,他准备陆续带动200多农户,一起种植瓜蒌,共同致富,而自己打算再扩大种植瓜蒌的规模,力求达到200多亩。同时增加两个鱼塘,一个养龙虾,一个养黄鳝,办一个休闲、餐饮、垂钓一体的农家乐。

通过一天的接触,记者深深感受到了张中柱身上的魅力。临别时,他说,自己出去闯荡了几年,眼界开阔了许多,体会最深的是,最好喝的是家乡水,最可亲的是这一片热土,自己一定要和大伙一道,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脱贫致富,把自己的家乡建成一个美丽、富饶的村庄。

图:张中柱正在农田里整理瓜蒌秧

新闻推荐

我区荣获全国财政管理先进县 系全市首个获此殊荣的县市区

本报讯(YMG记者云全通讯员斐斐)近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2016年落实有关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表扬激励的通报》,芝罘区获得全国财政管理工作先进县的荣誉称号,受到国务院和财政部...

临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