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雕出十米“上河图”
临朐民间艺术家刘光宝用黄花梨木雕重现经典
本报讯临朐民间艺术家刘光宝利用10年时间,以宋代潍坊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蓝本进行雕刻,雕出长10.1米,宽51.5厘米,厚4.5厘米的黄花梨木雕,他因此也荣获“潍坊市民间艺术大师”称号。
12月21日,记者在临朐县城关街道刘光宝家里见到了这幅美轮美奂的《清明上河图》。刘光宝告诉记者,这幅《清明上河图》为黄花梨木雕刻而成,总长度为10.1米,宽51.5厘米,厚4.5厘米,采用镂雕、浮雕、立雕三种方法,共雕刻有人物820余个、轿子9顶、船22只、推车6辆、马32匹、驴33头、骆驼4匹、牛12头、羊1只、猪6头、猴子1只,树木枝丫等其他图案难以计数。眼前的这幅作品亭台楼榭、走卒摊贩等各色图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让人恍然回到北宋的繁华集市。
刘光宝出生于1955年,在上世纪70年代曾做过车工,后来进了当地红木厂,成了打制红木家具的行家里手,渐渐迷上了木雕艺术,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为了让雕刻手艺得到更大发挥,刘光宝在1992年辞掉工作,回家专心从事起雕刻艺术。
2000年初,刘光宝脑海中突然闪出一个念头——手工雕刻历史名作《清明上河图》。他把自己关在老家旧屋里,对着摹本图纸埋头雕刻,没想到这一刻就是10年。在用材上,他几经参考斟酌,选用了雕刻上品泰国黄花梨。由于黄花梨木质硬,下刀十分费劲,一刀下去就无法更改,更复杂的是,由于画中场景复杂,人物众多,笔法细腻,雕刻之难比想像的要高出好几倍。
10年间,他购买了100多把刻刀,自制刀具80余把,用坏了4副老花镜,有时眼睛发涩,他就用眼药水滋润一下。有的人物太小,为了刻好人物的容貌,表现出人物的神情,刘光宝就拿起放大镜,打起强光照着雕刻。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刘光宝一家五口的花销,全靠妻子一人打零工维持。
这幅精雕细刻的《清明上河图》去年秋天一问世,就引起巨大反响,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专门为此作品题写了“雕出翰墨遗韵,再现汴梁风情”的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郭怡孮等对其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刘光宝也因此荣获“潍坊市民间艺术大师”称号。
(记者周晓晴通讯员祝红蕾姚新)
新闻推荐
◎上班族春节假期结束陆续离家,部分老人情绪出现波动◎社区积极组织活动,专家也支招缓解空巢老人心理落差过年前,家里的老人一心盼着身在外地的子女赶快回家,而七天的假期转眼间就过去了,...
临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