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蒙山伏羲诞生地

临沂日报 2015-10-30 20:37 大字
关于伏羲诞生地的记载,最早的传世史料为东汉时期王符的《潜夫论·五德志》中“大人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之说。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母曰华胥。燧人之世,有大人之迹出于雷泽之中,华胥履之,生庖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为百王先。”皇甫谧认为伏羲生于成纪,出乎《易》中之震,位在东,故被称为太昊。后世文献如《太平御览》、《路史》、《补史记·三皇本纪》、《拾遗记》等对伏羲出生地的记载如出一辙,均涉及“震”“雷泽”“成纪”三个关键词。受19世纪末疑古思潮影响,出现了夷夏东西说。通过王国维《古史新证》著名的“二重证法”,依据甲骨文考证古史,证明《史纪》三代文化大体不误而恢复了东夷夏出自东方。20世纪后,对人类文明始祖伏羲的研究出现了东西两派,一派认为伏羲出生在西方梁州地,另一派认为伏羲出生于东方兖州地。前者以甘肃天水市刘雁翔为代表,认为伏羲出生在天水,其理由有二:一是皇甫谧的《帝王世纪》,生伏羲于成纪,只取其中的两个字“成纪”;二是因汉置甘肃汶阳郡有成纪县,则伏羲生于天水关键词是成纪论属,其原文的“太昊帝,雷泽,华胥”,均不认可,并否定雷泽地点之说。后者以清张鹏翮和王献唐为代表。张鹏翮《治河全书》:泗水东北五十里有龟山与蒙山相连,故鲁之北界,即诗云奄有龟蒙是也;又县东北七十里有“雷泽”湖即禹贡之雷夏既泽也。王献唐的《伏羲考》更具体,对伏羲、华胥、雷泽运用诸史料对伏羲的出生地、族群等进行考查,认为伏羲出泗水,殆无疑义矣。笔者同意两位尊者观点,但笔者更为系统地对伏羲出生地文献的关键词作了新考证,特别对“成纪”是以周“{成纪”的考证;“帝”以《易传》的考证;“雷泽”以《禹贡》雷夏为泽,及兖州济阴郡有“雷泽”的考证,又蒙山南麓有“伏羲祠”建于夏以前;“太”及大古通“大”字,是指氏族所居地名而非“高大”之类的形容词,有大山之谓。而昊皇实为声转,故“太昊”即为“太皇”。以此说明伏羲曾经长期生活于东方大山——— 蒙山一带。就伏羲而论,涉及其起源的史料主要与夏商周三代有关,因夏有史记载,且与伏羲史最为接近,又是伏羲文化的传世,因此与之相关的史料当是可信的。下面将分别对“震”“成纪”“雷泽”“蒙山”进行详细论述。

《易传》云:“帝出乎震。”据《五行大义》云《易》曰:帝出乎震。人文始于“伏羲”,五行之次以木为先,四时相易以春为首,故伏羲为五帝之先。则此“帝”是指伏羲。根据“八卦”方位说: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为八方,震正东为木,故从方位上来看震为东属木,东方是日出的方位,所以伏羲称太昊,画八卦为网罟,在震东方。而地理位置上的方位又可以与行政区划上的九州相对应。据《禹贡》:大禹定九州,兖州为震在正东属木。通过以上《易》、《易传》、《五行大义》、“八卦”及《禹贡》大禹定九州等文献,明确伏羲帝出生地的大致方位,即东方的“兖州”。

“成纪”为东方两古国

《帝王世系》载:“太昊帝,庖栖氏,风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其中,“成纪”即为伏羲的出生地。笔者认为“成纪”是一个区域概念。《左传》载:“隐公八年,公及莒人盟于浮来,以成纪好也。”此处之“成纪”实际上是周初东方诸侯国“成国”和“纪国”。“成纪”是两国区域范围的简称,即“齐鲁”一词。

“成”,古国名,十六国之一,亦作“郕”,春秋鲁邑。《春秋》:“桓公六年(公元前706年),公会纪侯于成。”杜预注:“成,鲁地,在泰山巨平县东南。”故其址约在今山东宁阳东北小汶河附近。郕国北邻齐国,南临鲁国,东邻纪国。“桓公三年,公会杞侯于成,杞求成也。”“桓公六年,公会纪侯于成,纪来咨谋齐难也。”以上史料恰当说明了“成”国的所在及处境状况。

据《宁阳县志》载:“成,鲁地在宁阳县城东北45公里。”西临大汶口文化原发掘地,宁阳县磁窑镇堡头村。南邻泗水县曲池,东临新泰县。古菟裘国城址,北邻汶河及徂徕山附近,地处沂蒙山区,均系蒙山西北部余脉,地处蒙山“雷泽湖”西岸。笔者实地考证,认为此地就是成城故址。其方圆十公里内,现已出土的新石器至周、春秋文化遗址达50多处。由此可见,大量的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出土及西周古遗址的发现证明该区域史前文化的繁荣与深厚,更加有力地佐证了太昊伏羲出生及生活在该区域。

成国为诸侯小国,分封初期疆域比较辽阔,随着诸侯的你争我夺,受齐国鲁国的挤压,生存空间逐步变小。《左传》所载郕国的史料,到鲁文公十二年之后便不见了。大部分国土归了齐国;郕太子朱儒所带走了夫钟与封,将部分国土划归了鲁国。

纪国是商朝在东方的古国,姜姓,侯爵,周武王灭商后,纪国又臣服于周。西周初年,分封为诸侯国之一。据《通志都邑略·周诸侯都》记载,纪都迁于剧,剧在青邱临朐县寿光《地括志》,故剧城,在青州县南三十一里,故纪国城也。王献唐先生在《山东古国考》中说:“已侯钟出寿光纪侯台下,已侯簋也出于寿光,证明是纪国故都所在,无可疑的。”纪国疆域西与西北邻齐国,东与东北与莱、夷、杞相邻,东与东南与莒国接壤,南与西南与鲁、郕毗邻,又与鲁、郕、莒、杞交好、联盟、通婚姻等。其中只有“成国”和“纪国”与强霸齐国毗邻,郕纪两国担忧被齐灭两国商定求鲁、莒帮助。隐公八年公及莒人盟于浮来,以“成纪”好也。隐公八年即公元前715年,在纪侯的不懈努力下,鲁和莒结盟。盟于成国东北于纪国西南“徂莱山”“徂”与“浮”古通转声,处莱芜与新泰接界,在蒙阴县西北四十里,于山东东部的小诸侯国鲁、郕、纪、莒、杞、莱就基本连为一体了,延缓了毁灭的进程,但仍无法阻止春秋时诸侯之间以强吞弱的历史发展。《春秋公羊传》载:“纪候大去其国”于庄公四年公元690年大去者,被齐侵灭。

从成国、纪国的兴亡史可以看出,两国始终处在抗击齐国扩张的前线。《春秋左传》:“隐公八年,公及莒人盟于浮来,以成纪好也”,这里的“成纪”一词笔者认为是国家政治、军事的区域概念,“成纪”这个区域概念的词汇之所以没有广泛流传和使用,是因成国的相当部分国土在文公12年后纳入了鲁国。杜预:“成邑,鲁地也。”纪国公元前690年被齐国所灭,版土纳入齐国。因此成纪的区域被《论语·雍也》提出的齐鲁和荀子《荀子·性恶篇》所提出的齐鲁概念所包含和取代。众说周知,夏、商、周文献最有可信度,所以“成纪”一词的地域概念在中国山东。

“雷泽”位于兖州

东汉王符的《潜夫论·五德志》载“大人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体现了伏羲的出生地“雷泽”。如前所言,“雷泽”为湖池,在我国的东方兖州。据《禹贡》:“济河惟兖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泽,雍沮会同……”由上可知,兖州确有“雷泽”。雷泽依《集解》引郑玄说为“兖州泽”。《山海经·海内东经》云:“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起腹”在吴西。注“吴”在蒙山琅琊台。《吴越春秋》云:越王勾践二十五年,徙都琅琊,主观台望东海。说明雷泽位于蒙山琅琊台以西,临近东海。从行政区划上来讲,汉代兖州的济阴郡有“雷泽”。康熙四十二年两江总督张鹏翮的《治河全书》,其中卷七泗水县有“雷泽”湖之图,图中的雷泽湖在今山东省泗水县、平邑县、新泰市的交界处。又考古迹:“泗水县东北七十里有雷泽湖,即《禹贡》之雷夏既泽也,春夏雨成湖,至秋地窍自开湖,湖声如雷,三日漏涸,故名雷泽。又县东南七十里,地名历山,有舜帝庙、舜井,即在庙前有娥皇女英台在舜庙。又县北有‘曲池亭\’,又县东五十里陪尾山下发源其泉泗源,并出故泗水即所谓泉林也,其山阴有湖,为之雷泽湖,亦谓之雷泽。”从九州的疆域区划可知,兖州所管辖的为整个震东方,其北至东北邻泰山及青州,西至西南邻黄河,南至东南邻徐州淮河,东至蒙山到黄海。而其中蒙山主支脉覆盖了整个兖州之东。所以雷泽湖在兖州的蒙山主脉之中亦是可信的。

除考证相关文献之外,笔者还进行了实地考察:“雷泽”湖在蒙山怀抱中,太平顶前,蒙山主脉东至日照、胶南、崂山、黄海。西至曲阜、兖州、宁阳、杏山止,全长800里,为省内跨度最长、面积最大的山,是山东省第二高峰。从蒙山龟蒙顶向西延伸山脉,有青龙山、龙门山、二龙山、华胥山、尧山等拦截上游小汶河水、治水、陂水注之,形成了自然之湖,为雷泽湖,东至平邑县仲村镇,西至宁阳县灵山乡,东西为25公里,南至泗水县的泉林镇、大黄沟乡,北至新泰市的南崂坡、石莱、楼德等乡镇,南北为 15公里,总面积为375平方公里。其中低山丘占大部分,湖最深处、湖面最大处为新泰市的方城镇、平邑县仲村镇的三个自然村:南大支坡、北大支坡、峡玕村,现湖水荡然无存,只变成了几条小河:一珠河、大黄沟河,高峪河及湖的开闸放水痕迹,元明掘山放水。据《二十五史》记载:明位于“泗河派”与“汶水派”之间,隆庆和洪武年间由济宁至临清三百八十五路,引汶泗入其中,开青龙山一闸,华胥山一闸,放“雷泽”水,汇泗河入汇通河,现湖变成了良田,但开闸的两处痕迹依然存在。

“雷泽”湖的周围100公里内故遗址旧石器、新石器及夏文化遗址已达1105处,其中旧石器70处、新石器585处、龙山文化450处。这都是我国著名的以文化发掘地命名的古文化,这证明五六千年的文明史是从这雷泽及附近的山、川、湖、海中诞生的。诸多近代历史及考古学家如杨向奎、李学勤、王献唐、王国维、李继生等人均根据所处的不同时代及掌握的史料和实地考察,在不同侧面论述了蒙山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笔者以此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人类的文明始祖伏羲的诞生地在山东蒙山,蒙山流域就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 

临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蒙山伏羲诞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