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执着的信念 为民的情怀

潍坊日报 2015-04-30 14:53 大字

□本报记者侯江宏刘伟通讯员王跟良贾培伦

在临朐县的偏远山区,经常看见一个不知疲倦、风尘仆仆的身影。哪里有纠纷,他就出现在哪里;哪里的群众有困难,他就出现在哪里。关键时刻他挺身而出,定纷止争维护稳定;日常工作中他情系群众,帮助困难群体渡过难关。他就是“全国人民调解能手”、被誉为当地社会和谐“守护神”的王法营。

从事基层司法行政工作16年,担任过两个乡镇司法所所长、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而今已过了“知天命”年龄的他,却依然不肯离开辛勤耕耘的岗位,在临朐县山旺司法所继续着他的追求与梦想。“全国人民调解能手”、“全省十佳人民调解员”、“潍坊市和谐使者”、“潍坊市优秀司法所长”、“临朐县维稳工作先进个人”……一系列荣誉的背后,是一名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十几年如一日的执着与坚守。

群众利益无小事。看似一起简单的纠纷,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影响到辖区的和谐稳定。王法营对受理的每起纠纷都要问个明白、耐心调解,决不留“尾巴”。2012年3月,王法营时任辛寨司法所所长。80多岁的张老汉来到司法所找他,情绪激动地说二儿子不尽赡养义务,要与其断绝父子关系。在掌握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他与村干部、调解员把老人的子女召集起来,对张老汉的二儿子提出严肃批评,并告知不赡养老人是一种违法行为。经过连续七八次登门,摆事实、讲道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张老汉的二儿子终于答应,但推辞称要征求对象的意见。王法营趁热打铁不顾天色已晚,立即上门做工作,夫妇两人表示今后抛弃前嫌,好好照顾老人,为子女树立榜样。一起闻名乡里、多年未解的赡养纠纷终于尘埃落定,老人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像这样的纠纷王法营每年要调处化解数百起,无一起激化。

司法所直接面对基层群众,既要化解小矛盾,又要调处大纠纷,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防火墙”和“灭火器”。多年的经验告诉王法营,作为司法所长,必须勇于担当、履职尽责,关键时刻冲得上、打得赢、靠得住,才能赢得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特别是在面对突发性群体事件时,他总是挺身而出,依法处理。2012年初的一天,辛寨镇卫生院发生一起医患纠纷。死者家属将死者尸体停放在医院门口,并悬挂横幅,播放哀乐,大吵大闹。在局面僵持不下、随时失控的紧急关头,王法营挺身而出,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稳住了现场。他首先向死者家属表明悲痛心情,同时指出扰乱医院正常工作秩序不是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而是一种违法行为。在稳定了对方情绪后,组织双方坐下来商谈,最终达成赔偿协议,一起可能激化的事件在他的耐心调解下得到了平息。

社区服刑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是特殊的社会群体。对这一群体,王法营坚信:不论什么顽石,只要用心就能捂热。去年6月,社区服刑人员连某在打工回家路上突遇车祸,昏迷不醒,肇事车辆逃逸。王法营得知情况后,马上赶赴医院慰问,从苏醒过来的连某口中得知了大致情况,迅速报案,到事发现场调查了解,交警部门根据提供的线索,很快找到了肇事车辆,为连某追回了赔偿。连某痊愈后,王法营又及时帮他联系到镇上一家建筑公司工作,让精通泥瓦匠手艺的连某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刑满释放人员刘某服刑期间,妻子与其离婚并改嫁。5岁的孩子由刘某家境也不富裕的哥哥照看。看到这一情况,王法营将身上的400元钱全拿了出来,把刘某的哥哥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刘某刑满释放后,情绪低落,心灰意冷,王法营鼓励他振奋精神,并帮助他申请办理了低保。当得知刘某想养殖肉鸭苦于没有启动资金时,王法营又主动联系信用社担保贷款,帮他建起了养殖棚,购进了鸭苗。40天后,刘某的第一棚肉鸭出栏,净收入1万余元,当即拿出2千元钱以示感谢,被王法营婉言谢绝。浪子回头金不换,如今刘某靠养肉鸭致富,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他打心眼里说:“没有王所长的指引和帮助,就没有我今天的好日子。”多年来,王法营所在辖区社区服刑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无一人脱管漏管和重新违法犯罪。

一本民情日记本,记录千家万户事。多年的基层工作,王法营养成了随身携带笔记本的习惯,走到哪里,都随时了解和记录社情民意,发现纠纷隐患,随时上门化解,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十几年来,民情日记本换了一本又一本,鞋子磨破了一双又一双。有人说,司法所工作是没权没钱跑断腿出力不讨好的苦差事。王法营却说,自己累点苦点不算啥,换来千家万户的和谐安定、幸福安宁,多付出一点,是值得的!

新闻推荐

新常态下新方略“山水五井”新胜景

五井八岐山秋色山水水泥项目白瑞成摄美丽的映霞湖白瑞成摄本报记者尹莉莉通讯员马世波冯天升新常态下再出发,新常态下新方略。潍坊市南部山区临朐县五井镇做活做深...

临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朐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