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下活“品牌强农”一盘棋

潍坊日报 2021-12-19 09:13 大字

村民在采摘葡萄。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窦浩智通讯员刘洋文/图

大金钩韭菜、松兴屯葡萄、式样繁多的花饽饽……近年来,高密市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培育出一批影响力大、认知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品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澎湃动力和强劲活力。目前,已创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2处、省级标准化生产基地12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2处,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试验示范基地1处,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197个,地理标志4个。

◆大金钩韭菜携“身份证”闯市场

在高密市夏庄镇益民村,有一片占地十多亩的大金钩韭菜核心产业示范园,面积不大,但带动当地韭菜产业发展的作用却不小。12月15日,记者来到这里,大金钩韭菜已过了休眠期,村民正忙着清理韭菜老苗。

看着刚建起来的4个大金钩韭菜温室大棚,山东省农科院高密大金钩韭菜产业化团队的付在秋研究员喜上眉梢。他说:“在这儿,新品种选育、以虫治蛆、立体防控、土壤修复、自动播种、机械收获等新技术、新方法,都有示范试验,形成可复制的生产技术方案后,再推广给农民使用。”

更安全的生产模式使高密大金钩韭菜品牌效益初显。“高密大金钩韭菜常年占据青岛韭菜市场九成份额,同时销往北京、上海等城市并进入北京菜篮子工程,出口欧美等国家。”高密大金钩韭菜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邱方红介绍,韭菜“身价”上涨,得益于质的转变。从农田到餐桌全产业链可追溯,用一个二维码即可扫出韭菜“前世今生”。

种了30多年韭菜的北村村民齐成明告诉记者,“大约有30来天就可以上市了,一亩地能收入10万块钱左右。”有了信心的齐成明高兴地说,明年打算再多承包些地,扩大种植规模,打造韭菜农场。

◆花饽饽连年“飘香”国家展会

高密花饽饽多次“飘香”国家级农产品推介会、农交会,12月15日,记者走进高密市优美优乐面食坊探其奥秘。

“高密花饽饽充分利用蔬菜水果天然颜色,把果蔬打成汁和面,通过独特的发酵蒸制方法,经过十几道工序手工制作而成,花样复杂的甚至需要十几个小时。”面花制作技艺项目高密市级传承人、优美优乐面食坊负责人张东芹多年来潜心研究各种花馍技艺,在同行业中崭露头角,面食坊也成了高密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百姓学堂实践点,带领当地花饽饽产业化发展。

“出锅啦!”听到蒸箱上的计时器响了,张东芹麻利地从蒸箱里抽出一屉。她说,眼前这“虎饽饽”是根据客户要求定制的,除了寿桃、元宝、灯笼、福馒头、宝葫芦等传统造型外,还能定制更多创意造型。

“春节临近,订单已经排到了年底。”张东芹说,下一步,他们将努力打造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密花饽饽千人团队,带领全国各地的学员创业致富,让高密花饽饽品牌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

◆葡萄变身“致富果”

阚家镇松兴屯村通过大面积种植葡萄,不断拓宽“绿色振兴”之路,打通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新道路。

阚家镇松兴屯村委会副主任、丽珠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凤杰介绍说,松兴屯村通过土地流转,全面盘活土地资源,种上了900亩葡萄,全村80%以上的村民都参与了葡萄种植。2013年成立丽珠源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标准化、科学化、规模化种植,实现了连年丰收。

通过统一种植、统一管理,保证了葡萄的品质;通过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打出了松兴屯品牌葡萄的知名度。每到葡萄收获季,来自青岛、上海、深圳等各大城市的客商纷纷前来批量订购,供不应求。除种植巨峰系列甬优一号外,松兴屯村去年还引进了新品种阳光玫瑰,今年一亩地收入达到了3万元,真正成了村民的“致富果”。

新闻推荐

刘铁飞作品《踏雪飞天》将亮相北京冬奥会

▲刘铁飞与自己创作的油画作品《踏雪飞天》。举世瞩目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在明年2月4日开幕。作为伦敦和里约两...

高密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高密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