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的那次出国演出
◎魏金永
作者简介
魏金永,1941年生于昌邑县辛置村。毕业于曲阜师院中文系。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潍坊市文化局副局长,兼潍坊市文联副主席等职。
著有《春华秋实——魏金永小说集》、长篇历史小说《武则天》《唐明皇》、长篇小说《跟着黄河走》等。与人合作创作的电视连续剧《娘要嫁人》1994年拍摄播出。创作的电视连续剧《老河滩》1996年拍摄播出。创作的剧本《老槐树下》,在全国小品大赛中获创作二等奖。
七老八十,说到就到;稀里糊涂,说老就老。耳聋眼花,驼背弯腰。早上吃的啥饭?到中午,就忘了。今天是几月几号?大多是摇头,不知道……
但是,1992年跟随潍坊市歌舞团去俄罗斯、爱沙尼亚友好访问演出那两个月的经历,却仍旧清清爽爽、历历在目,不曾忘掉。29年了,想忘,却忘不了!
这次出国慰问演出,对于歌舞团的演职员来说,特别是从艺校刚刚毕业的学生,都感到幸运。第一次出国演出嘛,又露脸,又风光,又自豪!因此,都是争先恐后,唯恐自己的名字被挤掉。殊不知,上了几岁年纪、多吃了几年饺子的我,自从被任命为演出团团长之后,一连几天几夜都吃不下、睡不着。我掂量得出自己肩上的担子分量很重,风险度很高,困难也不少。
那时,前苏联刚刚解体不到俩月。据说,那儿体制崩溃、经济萧条,人心惶惶。再说,中国和爱沙尼亚尚未正式建交,那儿的政府和人民,对我们是敌视还是友好?尚不知道。当时我有三怕:一怕,带出去的39位演职员,能否全翎全毛都带回来,一个不少?尤其听说,那儿民间有枪支弹药。演职员不懂外语,丢了难找。二怕,三九严寒,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冰天雪地中,开车容易翻车、演出容易感冒。三怕,每人一个月补贴总共30美元,实在太少太少。路途遥遥,万一被困,没钱花、吃不饱,咋办?
当时有个同志刚从国外回来,对我说,30美元出国就是一顿饭钱,当一个月的补贴花销,开国际玩笑。于是,我便悄悄向他借了500美元,装进腰包。穷家富路嘛,演员想不到,领头的不能想不到。
因为30美元嫌少,我与提供经费的外事办的会计和领导,瞪过眼、翻过脸,用现在的网络语言说,叫“有理取闹”;一路上我数次向文化局领导打电话告急,求他们再找找领导。
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还没等我们回来,演员们编的顺口溜就传回来了。说是演员有三怕:一怕,回国买不上火车票。当时飞机票价高,去的人多,为节省经费,只能买火车票。二怕跟着老魏逛古堡。爱沙尼亚古迹大多保护得很好,在世界其它地方很难见到。我一逛就不想离开,但很多年轻演员对参观艺术博物馆“不感冒”。三怕30美元花不了。这本是讽刺有人爱逛商店的话,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大家都喊着美元带的太少。
前苏联解体前,原来卢布与美元比值接近。以前一千多卢布一件的呢子大衣,而今只需七八美元。于是女演员们开始抢购了。买了一件,还想再买几件。于是便向我借美元,我当然不好拒绝。结果借下的几百美元,回来还了三年才最后还清。
忘不了,还唠叨,那些往事,不是想再翻弄计较。而是想说,前苏联解体、经济崩溃,竟然那么可怕,那么糟糕,事前万万没有想到。特别是卢布的贬值,不到两个月,1美元便可兑换80至120卢布!
闲言碎语,暂且不表。重点得说说潍坊市歌舞团爱沙尼亚此行,立下的汗马功劳。
1992年元旦刚过,队伍告别家人便上路了。每人穿了一件灰色羽绒服外套,拖着一个黑色旅行包——当时还挺时髦,兴高采烈、说说笑笑,去北京登上了直达莫斯科的列车,穿越西伯利亚数千里的原始森林,飞过皑皑白雪覆盖的贝加尔湖,历经八天八夜,逶迤辗转,绕地球半周,到莫斯科转车,终于抵达了波罗的海岸边的塔林——那个古老而奇伟的城堡。
忘不了,那是新闻发布会之后,1992年1月13日,爱沙尼亚的文化部长高规格热情接待了我们潍坊市歌舞团,我们潍坊市歌舞团也许是第一次——或许是唯一的一次,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派出的文化交流友好访问的代表。在这里,我想借用小品演员孙涛的话说:“我骄傲!”
也忘不了,新华社的记者赵长春和杜新,书写了《塔林行》的长篇报道。在1992年2月23日的《参考消息》上摘录发表。文中说:山东省潍坊市歌舞团在首都塔林演出之后,“半个月之内在6个城市巡回演出,节目有格调清新、充满生活情趣的民间舞蹈《担鲜藕》《背河》《虎娃》和《撇扇》;有充满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歌《茉莉花》《沂蒙小调》和《绣荷包》;有中国独有的琵琶、二胡、笛子等民乐独奏,令爱沙尼亚观众耳目一新。”文章中还说:“在纳尔瓦市,歌舞团首场演出之后,全场观众起立长时间地热烈鼓掌,不论演员怎么答谢,观众都不肯退场。许多观众给演员献鲜花。由于语言不通,他们激动得拍拍自己的胸脯,然后冲着中国演员双手竖起大拇指以表达发自内心的敬佩之情!”“演出期间,爱沙尼亚电视台在收视率最高的新闻节目里播放了歌舞团演出实况,并精心录制了专题片。电视台还别出心裁,把中国的长城、故宫和苏州园林等名胜作为专题片的背景穿插进来,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新华社记者的文章很长,在此,我就不再唠叨。
总之,这是一次在特殊历史时期,接受了一次特殊的历史任务。潍坊市歌舞团的同志们,用汗水和心血、用精湛高超的艺术技艺,谱写了潍坊市文化历史的最为光辉灿烂的一页,不辱使命,为国家民族增了光、添了彩!有功劳,也有苦劳。
让我们再重复一次小品演员孙涛那三个字吧:“我骄傲!”
新闻推荐
昌邑市围子街道教育系统:保障孩子良好睡眠 扎实推进“有效减负”
本报讯(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于哲通讯员李文聪)为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养成学生良好睡眠习惯,促进学生健...
昌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昌邑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